首页财经评论

加速盘活国有股权资产:当土地财政消减之后

加速盘活国有股权资产:当土地财政消减之后

国企资产是当前政府部门除了国有土地资产之外的最大一块资产了,如果通过提质增效,若能够让300万亿元的国企总资产的回报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则就有3万亿元收益增加,基本可以弥补土地财政消减带来的收入缺口。当然这不是短期就能提升一个百分点,但只要坚持不懈地盘活国有资产,推进国企改革,若干年后,应该会有成效。

李迅雷2022-12-8 12:49:08
84
迈向共同富裕的三大途径

迈向共同富裕的三大途径

历史上,GDP的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常常是分离的。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GDP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同步性非常强,这意味着人均GDP的提高可以转化为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能够共享发展成果。

蔡昉2022-12-7 19:41:54
构建地产新发展模式的三个原则

构建地产新发展模式的三个原则

尽管高房价意味着低获得感,但单纯调控房价却未必能提升居民的获得感。过去5年,我国许多城市都出台了严厉的限购政策以抑制地产需求。现在回头来看,城市限购政策的严厉程度与过去5年房价涨幅之间明显负相关。看上去,限购政策确实抑制了房价的上涨。

徐高2022-12-5 14:11:42
华夏时评:稳增长持续发力,拉内需仍有空间

华夏时评:稳增长持续发力,拉内需仍有空间

中国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巨大的产业升级要求,拉动内需,有巨大的操作空间。稳增长的劲头不可松,要持续用力,相信宏观经济数据显效是早晚的事。

本报评论员2022-12-1 17:08:55
稳增长需再发力

稳增长需再发力

从国家统计局PMI数据来看,在疫情升温的冲击下,11月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景气水平均回落,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重。往后看,稳增长政策的发力点或有三方面。

钟正生2022-12-1 16:15:57
华夏时评:关键时点降准,夯实经济回稳向上基础

华夏时评:关键时点降准,夯实经济回稳向上基础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关键政策,要用在关键时间点上。不仅仅是降准,23日央行等部门联合发布的“金融16条”,对稳定经济、对房地产的健康发展,也是重磅利好,也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本报评论员2022-11-24 22:56:34
老龄化加速的挑战

老龄化加速的挑战

可能有人认为,老龄化问题属于灰犀牛,早已存在,既不可改变,也无需过虑。但我认为,中国的老龄化进程来势凶猛,不同于西方的老龄化进程,甚至比日本更快,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还没有被充分认识,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李迅雷2022-11-23 13:37:08
2
债市波动的三个原因

债市波动的三个原因

近期国内债市的大跌由国内外多方面因素所引发。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国内经济前景的改善、以及人民银行的债市去杠杆政策这三个原因。

徐高2022-11-23 12:59:27
华夏时评:央行的信心,就是稳增长的底气

华夏时评:央行的信心,就是稳增长的底气

无论是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还是针对房地产的差别化信贷,央行的行动方式,都是质在量先,央行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将有力提振我们对中国经济稳增长的信心。

本报评论员2022-11-18 20:16:07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政府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中,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中央和地方支出的比重,而是地方政府以地方投资平台向银行借短期债务来投资基础设施的长期项目,应该改为由地方政府发行长期的建设公债,以避免债务期限不配套。

林毅夫2022-11-17 23: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