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个人主页

本报评论员

本报评论员

【华夏时评】
+关注 / 私信

本报评论员

展望未来,让我们牢牢把握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导向,牢牢把握推进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牢牢把握推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激发广大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本报评论员 2023-9-22 18:17 收藏 评论(0)

此前,我们提出来过,稳经济要牵住房地产这个“牛鼻子”,并不是要走房地产救经济的老路,稳住房地产,要稳的其实是老百姓对住上更大更好房子的美好需求,稳的是老百姓成为大城市市民的美好愿望,满足这种需求和愿望的发展,才是高质量发展。

本报评论员 2023-9-15 18:43 收藏 评论(0)

这样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牵头人。专职机构的设立,各项政策的落实,真金白银地给民企推项目,正是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稳住民间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民营经济发展局任重而道远。

本报评论员 2023-9-8 18:29 收藏 评论(0)

我们期待,相信整个市场也在期待,如何通过“一企一策”稳妥化解大型房企债券违约风险,推动民营房企股债融资项目案例落地,它们才是买房人心头最大的关切。

本报评论员 2023-9-1 17:24 收藏 评论(0)

尽管整个暑期的大数据没有统计出来,但相信最终对比7—8月和1—6月的数据,整个服务业的走强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说1—6月是服务业转暖,7—8月就真是服务业火爆了,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巨大国内市场的潜力,也说明了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潜力,吸纳就业尤其吸纳急需就业的青年人的潜力。

本报评论员 2023-8-25 22:46 收藏 评论(0)

建设一个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投资,无论是传统制造业数字化升级,还是新兴产业集群建设,都是毋庸置疑的高质量投资,无非是如何加大投资力度的问题,对于这样的投资,完全可以踩一脚“油门”,让速度跑得更快一点。

本报评论员 2023-8-18 18:50 收藏 评论(0)

事实证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步子,还可以更快一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规模,还可以更广一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的作用,还可以更大一些。

本报评论员 2023-8-11 19:46 收藏 评论(0)

“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只挂在嘴上,需要在“加快、培育、壮大”三个关键词上持之以恒“做文章”。要做好的“文章”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敢闯、敢投、敢担风险;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切实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本报评论员 2023-8-4 18:08 收藏 评论(0)

三个不同的场景有着相同的“答案”,那就是上半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扎实推进,产业升级的厚积薄发;三个不同的场景从不同的视角,折射了中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的基本面。

本报评论员 2023-7-28 16:30 收藏 评论(0)

《意见》中的政策指向涉及方方面面,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国际竞争,尤其是在短期稳增长和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平衡上,《意见》将给予民营企业足够的信心,敢于逆势投资,不仅是鼓励参与到基础设施投资,尤其还要鼓励参与到制造业升级的投资。

本报评论员 2023-7-21 19:24 收藏 评论(0)

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说到底,靠的还是技术的创新、产业的升级,创新和升级,由谁来主导,除了政府产业政策的引导,说到底,靠的还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的精神。

本报评论员 2023-7-14 19:51 收藏 评论(0)

掏心窝的发言,实打实的举措,企业家的表态,积极正向,对经济保持持续恢复向好的态势充满信心,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做优做强做大实体经济充满信心,而企业家的信心,则是比黄金还珍贵。

本报评论员 2023-7-7 20:33 收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