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财经评论

房地产进入存量博弈模式

房地产进入存量博弈模式

中国房地产现在已经进入存量博弈;房地产板块变得与整体市场负相关。因此,房地产放宽并不一定意味着市场整体上涨。

洪灏2022-9-26 20:39:23
理性看待经济复苏进程

理性看待经济复苏进程

8月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加快,当月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多数较7月回升,且高于市场预期值,不过地产产业链仍在拖累中国经济。

钟正生2022-9-26 14:55:40
华夏时评:利率市场化改革“闯关”迈进重要一步

华夏时评:利率市场化改革“闯关”迈进重要一步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资金利率的市场化,而利率市场化的核心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存款利率市场化从来就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危险一跃”,俗称“闯关”。经过近几年探索,中国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已经走出了平稳的关键一步,未来的路将更加宽阔。

本报评论员2022-9-23 19:19:12
3
梳理数字经济理论体系,探寻数字经济发展规律

梳理数字经济理论体系,探寻数字经济发展规律

营造数字经济发展的生态,充分释放先进生产力,更好地推动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以及与传统工业经济融合发展,是构建发展新格局、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使命,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科学作为,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邬贺铨2022-9-23 07:35:03
1
当我们思考工作价值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当我们思考工作价值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当人们谈及工作的“毫无意义”和“对谁都没好处”时,他们是在谈论价值,而这价值又是什么价值呢?

大卫·格雷伯2022-9-22 17:57:21
1
经济边际回暖兑现

经济边际回暖兑现

8月底国常会进一步部署,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我们认为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效果的逐步落地,有望支持后续基建维持较高增速。

李超2022-9-22 15:41:08
3
华夏时评:有能力的金融机构应主动“降费”

华夏时评:有能力的金融机构应主动“降费”

当前,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压力依旧不小,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期,更需要市场各方凝心聚力,更需要责任担当,“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特别是对“财大气粗”的大部分金融机构来说,更是责无旁贷。

本报评论员2022-9-16 19:30:24
1
稳中求进关键是“稳就业”

稳中求进关键是“稳就业”

中央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的也是以“稳”为前提。由此说,政府调控目标应将“稳定”作为排序的规则。

王东京2022-9-15 20:37:56
欧元20年:失衡问题始终困扰欧元区

欧元20年:失衡问题始终困扰欧元区

欧元空单还在累积。雪上加霜的是,在高通胀压力之下,欧央行不得不收紧货币政策,使欧洲的经济前景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与欧债危机不同的是,作为“火车头”的德国恰好是这场地缘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的中心,贸易条件的恶化很可能扭转其长期保持的贸易顺差。

邵宇2022-9-14 17:54:11
华夏时评:“有实力支撑” 无须过度解读汇率波动

华夏时评:“有实力支撑” 无须过度解读汇率波动

近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跌破6.99元关口,距离“破7”近在咫尺。“关键点位”非关键,对于近“破7”,市场并没有弥漫恐慌情绪,表现颇为理性。

本报评论员2022-9-9 19:06: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