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决定了美国货币政策的成败?
从美联储的百年历史来看,其中既诞生了沃尔克、格林斯潘等获得世界赞誉的中央银行家,也有伯恩斯等产生较大争议的美联储主席。不同美联储主席的风格不同,对货币政策的认识不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美国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成败,有几条线索可以关注。

更多稳地产政策值得期待
今年第三季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5.9%,是近年同期低点。近两年制造业投资的韧性持续超预期,这会逐步形成产能,而出口放缓后,2023年产能利用率或将进一步下移,进而抑制制造业投资。

华夏时评:投资质量提升——经济数据里的新迹象
一句话点评,三季度中国经济已经企稳,而且实际效果超出预期。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恢复,三季度经济明显好于二季度,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日本“失去的20年”,对中国有借鉴意义吗?
日本经济赶超的经验先后被亚洲四小龙、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借鉴和模仿,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东亚模式”,使本地区的发展绩效明显优于其他欠发达地区。这种发展模式的优势及其可能存在的弊病,引发了很多的学术争论,时至今日仍悬而未决。

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如果说,国有企业的作用重在体现国力提升、经济稳定,那么,民营企业带来的则是经济社会的活力和繁荣,其所贡献的50%以上税收、60%以上GDP、70%以上技术创新、80%以上城镇就业、90%以上市场主体数量,足够说明其意义和重要性。我们必须把民营企业发展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迸出它们的力量。

三季度经济缘何企稳
今年以来,低迷地产拖累地产后周期类商品消费、消费场景受限下社交类消费羸弱,两大因素使得消费弹性偏弱,修复过程缓慢。后续来看,消费有急需修复的空间。

华夏时评: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实现全面脱贫、小康梦想成真,创造了一个个经济社会发展奇迹。从“现代化的迟到国”转变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条通向永续发展的可行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自信的表达,中国正在给人类现代化留下自己的定义。

刘尚希:走向共同富裕,要突破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挑战
如果长期将农民固化在农村、固定在土地上,农民收入的提高、技能的提升都会遇到天花板,财政手段的作用也会边际递减。只有进一步推进市民化,减少农民,国家才能走向共同富裕,真正走向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