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卤鹅哥”成立慈善基金引关注,公开募捐备案信息待完善
2025年4月18日至20日,记者通过查询慈善中国官网和全国社会组织信用公示平台,并未看到重庆市荣昌区慈善会荣昌江哥慈善基金备案信息,以及该专项基金的公开募捐备案号。为此,记者就该专项基金备案事宜展开调查。

科技优先?观念优先?——无障碍发展的术与道思辨大幕将启,2025华夏公益春季辩论赛阵容亮相
2025年4月26日,2025华夏公益春季辩论赛将在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北京校区)举行。这是华夏时报社推出的第五届公益辩论赛,辩题是“无障碍推广,技术优先还是观念优先?”

从“他乡”到“归处”:流动女性在公益赋能中寻找城市归属
漂泊的不安定感,社会关系的改变,工作压力,职场欺凌以及“丧偶式”育儿等等,让来自基层的流动女性在大城市中感觉“融不进”也“回不去”。

对话彭凯平:热心公益,施惠于人——幸福企业的价值风向标
采访最后,彭凯平鼓励更多人发现公益的价值,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出一种神经化学递质叫作oxytocin,翻译成中文叫“催产素”,它会令人周身温暖,容光焕发。简言之,做公益能让人变得更美。”他不无风趣地说道。

《中国慈善捐赠2024》报告发布:2023年度医疗卫生慈善款项居首位
“从机遇角度看,中国普通公众的捐赠金额还远远没有被释放,公益慈善组织的工作空间很大;从挑战方面看,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众倡导和捐赠人服务的能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易善数据负责人、《报告》联合主编陶泽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第八届零废弃日系列活动开展,让可持续行动点亮日常低碳
近日,由万科公益基金会、壹基金、零萌公益联合发起,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办公室支持的第八届零废弃日暨第三届国际零废物日系列活动正式启动。这场面向全国的公众倡导活动,以“‘零’机一动,万事OK”为主题,通过趣味低碳行动,将垃圾分类、资源循环等可持续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20余年播种,为命运种出一条名为“独立”的出口|聚焦世界孤独症日
29岁的孤独症青年家伟,已经在长春市二道区星星天使便利店工作五年半了。五年半的时间里,他每个工作日都会来上班。每个月能拿到一千出头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