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会行业40年人物系列专访】徐永光:中生代的强大,代表中国公益的未来
徐永光说,我做事的哲学,一定做能力大于目标的事,不做目标大于能力的事。对年轻人而言,这是可以借鉴的。不要抱负太高,想包打天下,就做你能力范围内的事,最大程度释放自己的能力、热情和可能性。

金融向善:打造公益金融的“平安样本”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前三批次共30家的民政部指定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中,“平安公益”是唯一一家具有金融保险公司背景的平台。谈及公益,平安公益基金会创始人、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认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是平安人共同的宗旨,扶贫及帮助有需要的人,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公益慈善教育是“鸡肋”吗?
金锦萍认为,因为每个人都要认知自身与他者、与自然、与世界的关系,要认知生死、时空的意义。而人本、人道、人权等基础理念是公益慈善教育的首选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与其说我们是在培养公益慈善人才,不如说是使人首先成为人。

《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 父母真要“持证上岗”了?
家庭教育其具有双重属性,它是关乎个人和家庭福祉的“家事”,也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具有公共利益性的“国事”。近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下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新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基金会行业40年人物系列专访】马伊里:衡量一个地区的社会组织,要看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马伊里说,我们这代人是从无到有,从社会组织不被重视到一点点开始被大家重视,但是怎么做,其实还没好好开始。所以我非常期待年轻的公益人、未来的基金会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基金会行业40年人物系列专访】刘小钢:做公益是一个不断滋养生长的过程
刘小钢说,做公益就是一个不断消解“我”的过程,公益放大了我的世界,这个世界越大,“我”自然就会越小,就不纠结了。

「华夏公益会客厅」基金会行业40年人物系列专访·刘忠祥:推动慈善事业发展,需要实践者共同担当!
刘忠祥说,对基金会的评判,不能只以募捐多少为标准,而要以社会效益为标准。这就是基金会的使命和价值。

「华夏公益会客厅」基金会行业40年人物系列专访·丘仲辉:基金会积极争取“有位”,方能更好地“有为”!
丘仲辉说,无论是公益事业,还是社会组织、基金会的发展,从过去到现在乃至将来,透明和自律永远在路上,这一点决不能放松,这是我们公益事业的生命线。要把诚信融入到血液中,才能保证公益事业得到源源不断的资源和支持,这是非常重要的。

易善数据创始人陶泽:家族慈善是“利己”与“利他”的统一体
易善数据创始人兼总裁陶泽在公益行业深耕15载,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我国的家族慈善事业整体处于初始阶段,第一代慈善家个人及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刚刚完成,对家族慈善事业的认知尚不明晰,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和学习,在不远的将来,家族慈善事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