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标签华夏公益会客厅

华夏公益会客厅

华夏公益会客厅是《华夏时报》2021全新推出的公益专属栏目,收录国内企业基金会负责人、慈善家、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公益专访,全方位、多视角的反映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公益慈善事业与商业、财经领域的融合与拥抱。欢迎公益企业、企业家及社会各界公益爱心人士关注、参与和互动。推荐、自荐均可。

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做公益不可急功近利,也没有那么称心如意

王石坦言,虽然参与公益愈加深入,但并无满足感,因为他始终明白:做公益不是急功近利之事,没有那么快,也不会那么称心如意。“很多时候,公益要解决的问题不一定惊天动地,可能大多都是很平常、很接地气的事情,谈不上所谓‘高大上’。”王石说。

文梅2020-12-08 17:01:55
对话陈行甲:做公益,最笨的路,也可能是最近的路

对话陈行甲:做公益,最笨的路,也可能是最近的路

“无论走得多远,不要忘记自己从哪里来的,要往哪里去。无论在这路途中间遇到什么,我都希望你们守得住,耐得住,我们共勉”——这是告别时,陈行甲送给公益同道们的一句话。

文梅2024-08-12 11:30:36
对话卢迈:实现公平正义,公益与爱不可或缺

对话卢迈:实现公平正义,公益与爱不可或缺

在卢迈看来,判断一个公益组织优劣的标准,政府给予的评级认定是一个方面,是否真正实现了公益资金的社会价值最大化、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指标。他不认可当下不少公益人推崇的“筹款越多就越牛”的观点,因为若“发心不纯粹,则筹款再多也无意义,甚至可能是负面结果”。

文梅2024-07-29 12:10:05

10年11家金融博物馆落地 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做公益,价值观最重要

10年前的夏天,王巍在天津创办的第一家金融博物馆正式开馆,此后10年间,不同主题和风格的金融博物馆在全国10个城市相继落地。即使如此,这些在王巍看来都是因“好奇”、“好玩”产生的因缘际会,加上他做事又有股子“轴”劲,才有了后来金融博物馆在各地的开花结果。

文梅2020-12-29 19:12:59
对话陈琦:轮椅篮球治愈“玻璃心”,好的,不好的,我们都会承受

对话陈琦:轮椅篮球治愈“玻璃心”,好的,不好的,我们都会承受

陈琦外表粗犷,内心细腻。他觉得轮椅篮球队就像一个大家庭。每天训练结束,全队会围成一个圈,大家会互相击掌并为彼此加油,互道一声“辛苦了”。陈琦还会定期带全队去很安静空旷的地方,释放压力。有时又会专挑人多嘈杂之地,让大家喊出来、叫出来,以消解疲惫和压力。

文梅2024-09-04 18:47:27

华大集团执行副总裁朱岩梅: 只有“社会企业”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企业

在朱岩梅的心目中,真正有理想的企业家应该把自己的企业当作社会企业去发展。“如果企业的创始人和领军者每天盘算的都是能挣多少钱、怎样实现利润最大化,那这个企业一定不会成为伟大的公司。”

文梅2020-11-18 12:32:46
对话彭凯平:热心公益,施惠于人——幸福企业的价值风向标

对话彭凯平:热心公益,施惠于人——幸福企业的价值风向标

采访最后,彭凯平鼓励更多人发现公益的价值,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出一种神经化学递质叫作oxytocin,翻译成中文叫“催产素”,它会令人周身温暖,容光焕发。简言之,做公益能让人变得更美。”他不无风趣地说道。

文梅2025-04-07 20:03:27
对话于海波:残障不是生命的资本,是需要我们共同跨越的人生课题

对话于海波:残障不是生命的资本,是需要我们共同跨越的人生课题

“生命的长短不是我能确定的,我不需要让每个人记住,但如果我们面对的当下,每个人都能有善意的微笑,让我们彼此的人生因此有过美好,这就够了。有一天,当我成为落花在空中最后一次飞舞,或许不会有多少人记挂,但我曾经有过那样一个时刻,足矣。”

文梅2025-03-05 15:29:26
对话徐本亮:社会组织,不要忘记“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对话徐本亮:社会组织,不要忘记“你到底为什么存在”

谈及近年来中国公益行业出现的一些负面舆情、个别曾经名气很响的公益组织爆雷等事件,徐本亮难掩激动,他再三强调“公信力”“使命”等特质对一个公益组织的重要性,他希望公益组织能够不断提升自我完善和治理能力,始终保持专业和审慎,永远不要停止反思,永远不要忘记“你为什么而存在”。

文梅2025-02-13 16:36:19
专访唐昊:在人文公益的理想中,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专访唐昊:在人文公益的理想中,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

唐昊说:“公益慈善不应该是小圈子的事业,也不应该是少数人形成的公益江湖,应该是每个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并把它作为自己生活方式的一件事。”

文梅2025-01-13 13: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