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草根“怒放”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蕾 胡钰 北京报道
11月13日,“怒放”演唱会在上海举行。演唱会上最耀眼的并非罗大佑、唐朝、许巍、郑钧这些老牌歌手,而是一对农民工歌手组合,他们在演唱会上翻唱的《春风里》也成为网上最热的点播视频之一。与“民工歌手组合”相对的,另外一部由两位中年男子“筷子组合”出演的短片《老男孩》也在网络上走红,并让无数人为之感动,当短片播放到结尾之时,人生百态、五味杂陈一一展现,看过这部短片的观众想不流泪都难。
虽然《春天里》和《老男孩》两个节目并不相同,但是两个组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主角都是普通人,也就是草根阶层。
这些年来,草根阶层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崛起,是网络时代的特征,也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草根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关注。
一部小人物的奋斗史
在“怒放”演唱会上走红的农民工组合叫做“旭日阳刚”,它由44岁河南仓库搬运工王旭和29岁东北地下通道歌手刘刚组成。这两个人在走红之前,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据了解,王旭在2000年前只是一名在河南商丘民权农场务农的农民,2000年来北京烧锅炉,此后他卖过水果、摆过地摊,也因为在家乡组建歌舞团走穴的经历唱过地下通道和酒吧。“在最艰苦的时候,18天我手里没有一分钱。说起这些我没有眼泪,早就流干了。”
来自黑龙江穆棱的刘刚2003年前后来到北京,相对更年轻的他像很多“文艺北漂”一样只是找各种零工维持生计,大部分时候还是想靠唱歌硬闯出一条路来。“生活很苦,家里也一直劝我‘正经’起来,但我希望能趁着年轻再唱几年看看。最穷的时候,是把做饭的锅卖了2块钱才买了个馒头吃……”忽然之间的走红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各种演出邀请接踵而来,不仅仅是他们的演出视频被网上追捧,他们的收入也成为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对来说,《老男孩》的两位主角则更多一点有预谋有准备的味道,30岁的肖央此前是广告人,41岁的王太利则是音乐经纪人,而且,《老男孩》这部短片有拍摄计划、赞助投资、公司支持和媒体推广渠道,几乎就是一个完整的产品生产和推广案例,不同的只是,两位主演都从草根演变成了明星。
娱乐圈从来都是名利场,也是大牌明星云集的地方。然而网络时代的来临改变了这种局面,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走进了娱乐圈,小人物的奋斗往往更容易成为追捧的对象。
事实上,除了他们之外,近年来由草根而成为明星的人物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因为恶搞大导演陈凯歌的《无极》而走红的胡戈,还有颇受争议的芙蓉姐姐、凤姐等等。此外,由选秀节目而成为明星的也被称为是草根明星。不过,所有的草根明星中,最著名的无疑是郭德纲、小沈阳两个人。他们,一个成名于中国最大的造星舞台——春晚,另外一个则完全是在网上和民间打出了一条通天大道,从而一步登天,从草根变成了明星。
中国草根的国际之旅
草根文化不仅登上了大雅之堂,还在今年走到了世界级的舞台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另类标志。
在刚落下帷幕的夏威夷电影节上,与张艺谋和贾樟柯作品同入围展映单元的是一部网络短片《网瘾战争》,其导演是一个理工科出身、不到30岁的魔兽玩家“性感玉米”。当《网瘾战争》在夏威夷首映时,“性感玉米”居然还躲在上海的工作室里干活,没有护照的他似乎对错失与大师同台亮相的机会并不太在意。
这恐怕就是草根艺术从业者的“脾气”。而草根作品的出炉更是有“范儿”。很难想象,这部今年最红的短片,竟是由性感玉米和自己的一帮朋友合作完成,他负责编剧、导演、拍摄的环节,“大家都利用业余时间来帮忙,这部短片零成本。”
据了解,每当要拍一场戏的时候,性感玉米就会通过网络召集角色上线,在规范了所有人物的造型、服装、道具之后,大家共同进入一个场景,通过点击自己的鼠标,让游戏中的人物动起来,完成“演戏”。
不仅是在夏威夷电影节,正在举行的第26届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上,代表中国角逐各项大奖及高达4万欧元总奖金的依然是草根作品,即三部今年土豆映像节的提名电影《打,打个大西瓜》、《包强大战寿司人》、《功夫兔3:菜包狗的反击》。
与很多草根一样,《打,打个大西瓜》的作者杨宇是半路出家、自学成才,在广告公司工作了一年后,不愿再做限制过多的商业项目,就干脆辞了职在家里“宅”了三年半,最终鼓捣出了这个“大西瓜”。
颇有意味的是,在草根文化崛起、兴盛的过程中,新媒体成为最重要的推动平台。在网络时代,这些草根明星为无数的网民们制造了众多的娱乐节目和娱乐的机会。
《网瘾战争》走红于网络,首次获得肯定也是在今年4月土豆网和中影集团联合主办的“2010土豆映像节”上。这种特点在草根原创动画领域更是明显。2009年初《打,打个大西瓜》出现时,在土豆网、VeryCD、 豆瓣等多个网站引起了轰动,被誉为“华人最强动画,没有之一”。随后,出自草根之手的动画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在新媒体上成名,由此形成了一股动画新势力。时至今日,这股新势力已经被推上了国际舞台。
草根文化尴尬的“钱景”
但热闹的背后还有隐忧。草根艺术家的生命力能否持久,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不是会在快餐文化消费中昙花一现?草根文化背后的经济支撑力又有多少,商业化是不是草根文化不可规避的最终归宿?
近日被《人民日报》用作标题的网络词语“给力”,是通过网络配音组cucn201为日本卡通片《搞笑漫画日和》系列的配音在网络上蹿红的。而如今,cucn2014各成员大学毕业后已分散去了各地,找工作谋生成了他们的第一要务,为此配音工作也暂停。其实,网络配音作品放上网,并无报酬可言,因此网络配音组被称为“网络义工”。往往是,从地摊上淘来一个录音麦克风、一台3000元的电脑,再从网上下载一些免费录音软件,网络配音组就开工了,火爆之后也无人为其投资。仅凭热情维持的草根文化创造力难以长久。
经营着一家婚庆公司的施孟奇从2009年开始筹划草根春晚,通过几家网站在除夕之夜与央视春晚同时播出。本报在今年年初的采访中,了解到老孟的草根春晚模式,其办公设备、演员、工作人员的食宿、通讯费,都是由一家文化公司赞助。而目前上海一家公司和赶集网对山寨春晚投入的资金,也都是由这家文化公司的财务部门代管。草根春晚的赞助商上海智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荣久透露,此前该公司已经与老孟签订了3年的合作协议,而且计划在2011年对山寨春晚注入至少7位数的资金。而老孟则担心,一旦草根春晚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就会被个人占有,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如今,一些网络配音组已经开始逐渐转向商业配音。但注入了商业元素的网络配音在很多方面收敛了个性,在获得利益的同时,也损失了一些关注者。
性感玉米也转行了,专职拍摄广告。如今,他的广告主要集中在网络,有几支已经在电视台播放。“虽然得奖很开心,但我对这些奖真的不感兴趣,只是忙着拍东西糊口而已。糊口的工作比虚名更重要。”
那些被草根忽略的东西
实际上,“草根明星”是一个很矛盾的词。“草根”一词,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它的原始含义有两个,一个是不参与决策的人群,一个是弱势群体。这两个意思都代表着“基础阶层”的意义。而“明星”,则从来都是社会精英阶层的代表之一。把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更多的意义是指一个人由草根而进入精英的过程。不过在现在,很多时候都把草根明星理解为草根的代表,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当“草根”一旦成为“明星”,就绝不再是草根了,而变成了精英阶层,自然也代表不了草根阶层了。
这样的局面,已经背离了草根这个词的本意。实际上,草根文化产生的本意,是基础阶层和弱势群体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能够争取自己的权利,从而改变自己被忽视的人生。但是在全民娱乐时代,被娱乐化的草根文化已经成了一步登天的代名词,它造就的不是努力去改变自己命运的人,而是无数机会主义的投机分子,是欲望的无限扩大化,年轻人希望通过传播渠道一举成名,从而成为人上人,把别人踩在脚下。我们看过了无数的草根明星,他们的成名渠道、他们成名后的表现,以及他们的黯然收场,“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成为明星的草根们刹那辉煌,如流星一般划过,最终没有留下一丝痕迹,但是却造就了更多的投机主义者,让更多的人在企盼奇遇中沦落。
草根文化需要回归它的本意,草根也不能成为被娱乐消费的对象。这需要人们在娱乐大时代里保持一份清醒,特别是无数正处在草根阶层的人们,命运的改变只会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和争取,而不是寄希望于机会和奇遇,寄希望于无法琢磨的娱乐造星。
观点
草根们的“扎根之路”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钟新认为,这是多元化娱乐时代的娱乐方式之一,也是现代社会越俗越时髦的产品。
钟新说:“草根文化,是和传统的高雅文化相对的。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时髦和时尚的追求似乎有一种倾向,就是越俗越时髦。比如说网络语言,这些语言很多都非常的不正式,不符合语言规范,有很多学生给我发信息的时候都把‘收到了’写成‘收到鸟’,好像这就是一种时尚。再如现在很多名称,也有类似的倾向,我记得有个饭店名字叫做‘猪圈火锅’,把猪圈这个一想到就会觉得脏、难受的词和吃饭连在一起,让人觉得很另类,也很难接受,但这就是时尚、时髦。”
草根明星也是一样,钟新说:“草根明星,其实就是在万花丛中寻求一点另类和不同。大家看多了大牌明星,就想找一点不一样的东西。从传播学上讲,少数、另类往往会引人瞩目。草根明星的成名正是因为这一点。”
草根走红娱乐圈,是现代娱乐方式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究竟有什么意义?钟新说:“从正面说来,民众的表达机会更多了,普通人也有可能成为明星,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是好事,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从负面来说,过犹不及。通俗文化和高雅文化都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而当大众文化以通俗为主流的时候,就可能会造成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失衡,大家关注的都是表面上的娱乐,而逐渐失去了对社会、对人自己的深层次的思考。此外,对于那些草根明星本身来说,乍红往往很难持久,他们的成名,是大众因为猎奇而产生的注意力,这种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去寻找新的目标。所以很多草根明星都是昙花一现。然而这些被大众娱乐抛弃的草根明星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将会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