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民生银行商贷通 构筑融资新桥梁

作者:肖雄 季小舟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4-23 17:16:17

摘要:民生银行商贷通 构筑融资新桥梁

 

本报通讯员 肖 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季小舟 北京报道

   有了商贷通,生意更轻松。
    “商贷通”,是中国民生银行专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的信贷模式。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底,国内工商部门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有2900万户,他们创造了全国GDP的60%,税收的50%,外贸出口的68%,城镇就业岗位的75%,发明专利的66%。
    尽管如此,但它们却是不被商业银行重视的“草根企业”。有资料显示,2900万户的全国个体工商户每年的融资需求在8000亿元以上,但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支持不到1000亿元,可见小微企业每年的融资缺口高达7000亿元。
    “商贷通”在响应国家号召和支持小企业融资的同时,也为民生银行带来了新的商机:“小微企业”每年7000亿元的融资缺口,已经成为银行业一块正待挖掘和争食的新蛋糕。
    “商贷通”的最大特色,一是将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由企业贷款部门转至个人部门,作为“商户融资产品”办理,审批重点为个人资信;二是担保方式包含了抵押、保证、联保、应收账款质押、信用等多达11种方式,建立了“信贷工厂”作业模式。贷款流程从申请到放款,只需7天。
    经过严谨的规划,民生银行针对过去业内存在“一单一单做,始终做不大”的通病,以“提高审批效率”为核心,推出不少新做法。“商贷通”业务明确提出“规划先行、批量营销、规范操作”的新思路。
    民生银行明确提出以支持内贸为主,将重点支持“一圈两链”商户(重点商圈、超市供应链、核心企业供应链),针对每类行业不同客户,制定客户准入标准,从而大大提高了对客户信息传递的效率。
    通过前期在北京一些商圈的成功试点,商贷通业务将进一步铺开。重点支持的商圈包括王府井商圈、西单商圈、公主坟商圈、木樨园商圈、马连道商圈等十多个不同业态的重点商圈。

焚香静气 品茶话融资

    “神农有个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中国的饮茶历史源远流长,唐代陆羽《茶经》有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中华民族历来素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茶礼、茶艺、茶文化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饮茶除了可以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马连道是著名的京城茶叶一条街,100多年前,元长厚、永安、张一元、正兴德等一大批茶庄品牌就扎根在宣武,改革开放以来新兴的老舍茶馆已经成为海内外知名的中国传统茶馆文化品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颇有茶文化素质和创业雄心的南方茶商开始入驻马连道。这里集中着马连道茶城、京马茶城、京闽茶城等众多知名茶叶企业和商会,云集了全国十来个主要茶叶产区的1200多家茶商,年销售额超过18亿元。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而来,马连道的茶商也深受其害,不少茶商的资金链出现问题。由于茶商企业经营的特殊性,不少企业在商业银行很难贷到款,融资面临很大困难。
    一个偶然的机会,北京福建茶业商会执行副秘书长汪朝江认识了民生银行建国门支行的客户经理张轶杨。这次偶然相识,张轶杨原本是打算向汪朝江推销民生银行的信用卡,但没想到的是,“商贷通”却搭起了他们长期合作的桥梁。
    记者从民生银行了解到,2010年民生银行将采取更大的力度发展商贷通,具体目标是将商贷通余额由2009年底的500亿元增加到1500亿元,其中新增额度占到2010年新增信贷额度的50%。
    这几个数字说明了民生银行在推广“商贷通”业务上的雄心勃勃,而从北京福建茶业商会与“商贷通”合作的故事当中,我们则可以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商贷通”给小微商户带来的真切帮助。
授信2个亿
    2009年7月份,北京福建茶业商会与民生银行“商贷通”开始构筑合作之路。
    “我们和许多银行都沟通过融资的事情,但由于大多数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没有一套完善的方案,也不了解茶企运营的周期和资金流动情况,不知道如何给茶企授信,所以都没有非常成功并可以加以推广的案例。有的银行有专门的小额信贷产品,但额度非常低,只有10万元,不能满足我们茶商对于运营资金的需求。”汪朝江告诉记者。
    汪朝江向记者介绍,目前很多茶企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和其它企业不同的是,以贩卖茶叶为主的企业一般没有厂房、生产设备等,有的只是店铺和货物。在茶叶收购期,茶企需要大量的进货款,因此资金需求非常大,在银行却很难贷款,所以以前都是走民间借贷的途径融资。
    而民生银行“商贷通”则看中了商会对其会员茶企经营状况了如指掌的优势,与北京福建茶业商会开展战略合作,授信2个亿,助其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第一笔贷款
    “民生银行给我们会员茶企的第一笔贷款资金,是去年9月份发放的,第一笔贷款的额度是60万元。”汪朝江回忆说,“当时由于双方是第一次合作,申请、审批这些流程都是第一次摸索,所以用了一个月时间。尽管审批时间比较长,但是这第一笔贷款的发放,在我们会员中间仍然引起了强烈反响。会员之间都奔走相告,现在可以通过商会从民生银行贷到资金了,大家听说这个消息都觉得很兴奋。”
    第一笔贷款的发放,对“商贷通”产品在福建茶业商会中起了一个非常好的宣传作用。之后茶业商会与民生银行的合作越来越顺利,会员茶企向商会提交贷款申请后,商会先负责审核会员茶企的资质,再向民生银行提出贷款申请,贷款流程十分方便快捷,最快只需要7天时间,就能把贷款资金办下来。
合适的产品+优秀的客户经理
    茶业商会与众多的银行曾经商谈过融资合作的事项,但一直都没有实现一整套成功的战略合作方案,甚至连福建本地的银行,都无法对茶企提供全面的融资服务,直到民生银行“商贷通”的出现。
    探究其中的原因,汪朝江认为,茶业商会想要和银行实现真正的融资战略合作,有两点缺一不可:一是要有合适的产品,二是要有优秀的客户经理。民生银行“商贷通”恰恰就具备了这两点关键因素。
    “一般银行对茶企的经营模式不甚了解,民生银行商贷通采取同我们商会合作的方式。首先加入我们商会的茶企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和条件,再次通过我们商会申请民生银行商贷通的产品,也要经过我们商会的条件审核。从源头上,我们就为银行进行了一道非常有效的把关。此外在贷款发放以后,我们商会的工作人员还会经常走访这些贷了款的会员,查看他们的经营状况,监督他们及时还款。到目前为止,通过我们商会贷的款,还没有出现任何一笔呆、坏账。”汪朝江向记者解释道,“此外,比如说我们茶企的收购周期一般是10个月,而商贷通的贷款周期是1年,这也刚好符合了我们茶企运营的特点,对我们的运营非常有利。”
    说到优秀的客户经理,汪朝江对民生银行的商贷通经理张轶杨非常满意。他说,很多银行的贷款客户经理,都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会为贷款客户着想。但民生银行的客户经理却恰恰相反,处处从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解决客户的问题为己任。
    现在,张轶杨每周都会有三天来茶业商会进一步了解工作情况,汪朝江也和他成为了好朋友,汪朝江形容他“虽然不爱喝茶,性格却像茶一样温和,而且还有一种温和的坚持,这也是促成我们合作的关键”。
6.1%的低利率
    汪朝江对记者说,以前茶企通过“标会”的方式进行民间借贷融资。标会是一种民间自发的信用融资行为,一般由发起人邀请一些亲朋好友参与,定期举办,参与者每期缴纳“会费”,每期筹集的会款由某位急需融资的会员所得,参与者可以通过标会筹措资金或者赚取利息。
    “标会这种民间借贷方式完全以个人信用为基础,无任何抵押物,也是民间的一种互帮互助的融资方式。不过这种民间借贷的利息是比较高的,每天万分之五,年息就是18%,和信用卡借款利息相当。”汪朝江对记者表示。
    而民生银行商贷通给予茶业商会会员茶企的贷款利率,年息仅为6.1%,大大低于民间标会的利息,这也是商贷通之所以受到商会会员追捧的原因。
    “茶企老板不用再问朋友借钱融资了,不仅少欠一道人情,而且银行融资的利息还挺理想,何乐而不为呢。”汪朝江告诉记者,“此外,通过我们商会取得贷款资金的会员,会自愿缴纳融资总额1%的费用。因为我们商会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不仅需要严格的贷款前审核,来甄选会员贷款的资质,还需要贷款控制,来维持整个商会的贷款信誉。我们商会还为此成立了专门的融资部门,因此这笔钱是用来维持整个商会融资工作的运营资金。即使捐助了贷款总额1%的资金,会员的融资成本也还是比原来的民间融资低得多。”
借金融工具改变现状的梦想
    汪朝江谈道,一般来说茶商都是相对保守的,他们都是通过自有资金和民间借贷的方式来发展壮大,很多茶企都是家族企业,在管理模式上比较落后。
    “虽然中国是生产茶叶的大国,国内却没有一个真正拿得出手的茶叶品牌。去年全国所有茶商的销售额,才刚刚超过立顿红茶的销售额。我们商会积极为会员茶企寻求融资渠道,其实就是希望借金融工具,整合现有的茶企资源,改变目前茶企的状况,鼓励茶企采用积极的心态和现代公司化的管理制度,来发展壮大国内的茶企,扶持出民族的茶叶品牌。”汪朝江谈到他的梦想时,信心十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