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栏

如何创造性理解中国特色估值体系
我们认为,对央国企上市公司的重新估值,是创造性理解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核心。建议充分考虑央国企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球新发展模式中的贡献、盈利能力稳健驱动高分红和高股息率,叠加央国企抵御经济周期波动、通过收购资产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并在经济好转后明显获益,均指向央国企的估值提升逻辑。

中国特色注册制对资本市场的深远影响
既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又处于行业细分龙头的高成长科技公司将表现更佳。对于国企央企而言,当前央企上市公司估值处于低位,优质国有企业被持续低估,难以匹配服务国企改革的要求,央企在资本市场的“价值低估”与国家鼓励“做大做强”目标的矛盾逐渐凸显。全面注册制下,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大幅“折价”趋势将得以扭转。

疫后重点关注年轻人消费
我们认为,90后、Z世代(95——09年出生人群)已逐渐成长为消费主力军,且新冠流行对于年轻人的消费活动影响较小,本轮消费复苏应该重点关注年轻人消费。

华夏时评:开门红到节节高,各地与时间赛跑
开年“拼经济”,与时间赛跑,我们一定不能忘记经济增长的源泉在哪里,那就是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升级,是不断加大合理有效的投资,让中国经济的生产力,变得更加高效有力,这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华夏时评:消费回暖引领中国经济“开门红”
消费回暖,会在短期迅速拉动经济,消费增长,也会拉大消费部门从业人员的收入增长,但是,要让消费可以持续增长,而不是“报复性”增长,就需要GDP增速的全面增长,来保证全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而要保证2023年GDP增速的全面增长,消费、出口和投资,这三驾马车,一个也不能少。

2023年中国经济:春暖花开还是乍暖还寒?
如果说2022年世界经济主要承受了通胀高企和美联储大力度紧缩货币政策的压力,那么2023年世界经济将面临增长下行的挑战,同时通胀仍在历史高位区间徘徊,呈现为“滞胀”状态。金融风险和国别风险上升,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由紧向松调整。

华夏时评:以最大努力呵护企业家信心
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这样的要求,绝对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以最大努力呵护企业家信心、激励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华夏时评:经济基本面企稳助推人民币升值
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推出,加上前期政策措施的落地效果不断显现,这不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极大的托底作用,房地产的风险进一步化解稳定了市场信心,这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效果尤其明显。

2023:知易行难
2023年的第一季度,我国的GDP增速可能又将面临下行压力,因为面对疫情管控放松的环境下,企业和个人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当下国内各大城市的交通客流量、餐饮消费、旅游休闲等都处在历史低点。而要恢复到正常水平,则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