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栏

华夏时评:更大的市场,更宽的准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更何况,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在一个扩内需促消费的大市场,如果说,要展示中国开放市场的决心,鼓励企业家精神的决心,没有比这更好的时节了。

华夏时评:增长步伐不改,外部冲击可控
重视实体经济,重视制造业,其实,重在鼓励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这些高端制造业的投资,正是中国版chatGPT最坚实的后盾,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坚实的基础。

华夏时评:经济脉动从企稳到求进
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尽管1月份的各项经济数据,就能说明问题,但毕竟1个月的数据,还是太短,2月份的数据出来,真正让人信心十足,而3月的时间已经过半,大家已经可以笃定第一季度的开门红了。

华夏时评:机构改革里的高质量成色
如果明确一点,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一个高质量的现代化,若干年后回望,大家一定会赞叹,在2023年初春的全国两会上,一系列战略部署所具备的高质量成色。

政府工作报告如何看?
今年是政府换届之年,预计政策将保持连续性针对性,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需要把握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与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特征,以及科技、产业政策指向的强链补链和产业基础再造两大重点支持方向,后续需要重点关注4月政治局会议对于经济工作的部署。

今年房地产市场能否迎来“柳暗花明”?
2023年房地产市场有望走出止跌、企稳、回升的走势。热点城市销量和房价可能在二季度企稳回升,土地市场改善大致滞后于销售一个季度左右。新开工进程加快,投资将稍滞后于新开工触底企稳,预计全年房地产投资跌幅为5%左右,较2022年明显收窄。

再议超额储蓄
2022年下半年楼市出现了停贷断贷风波,冲击了居民的购房情绪,也使得居民选择把钱先留在手里。理财净值化转型和房住不炒都属于中长期的政策取向,与疫情并未关联,所以我们认为即便疫情结束,超额储蓄仍然可能继续上升。

华夏时评:“提前还贷”也应视为商业银行的商机
金融监管层和金融机构主动出手,还款难得到了快速缓解。预约必须排几个月、并且有额度限制的情况,变成了现在只要有资金,有银行立马就可以办理,甚至有银行线上线下都可以办理,额度限制也被取消了。当然因为提前还款的客户较多,一些银行的排队申请仍旧比较长,但改进正在加速推进。

华夏时评:促消费正当其时,拉投资劲不可松
2023年经济工作,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消费、投资和外贸,一个都不能放松,才能做到化解总需求不足这个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