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栏

伊朗狠话:太阳底下无新事
9月9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放话说,伊朗与美国的谈判仅限于核问题,并强烈抨击美国是“大撒旦”,宣称以色列“25年内将寿终正寝”。正当奥巴马在国会为达成的伊核协议努力闯关夺隘时,哈梅内伊这通炮轰引发巨大回响,也让观察家们为伊核协议能否善终捏把汗,甚至为中东是否再次出现军事对峙而担忧。

“营改增”应忍小痛谋大利
自2012年以来一直稳步推进的“营改增”改革,近期出现了一些步伐放慢的迹象。8月28日,财政部长楼继伟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时表示,“适时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

解决城市“看海”迫在眉睫 地下管廊面临投入与管理双难题
这两年每逢夏季,国内不少城市就会出现“海景房”,无法在短时间内将雨水通过下水管道排出,成为公众热议的一大问题。

BAT们的“野心”
人或者机器写并没有太大差别,而机器人早就可以干这样的事,国外有,现在不过是国内也有罢了,这和蒸汽机车替代马车没有本质区别,不过是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却是一个飞跃的开始。

“看空做多”好不好?
“互联网+”或许在激发无数热钱和资本的同时也掀起了巨大的泡沫,但是不要忘了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改变,就像3D打印和“种植”金属一样,是质变。所以,你可以看空,最好别做空。

中国与全球治理:关系复杂但清楚(上)
关于中国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高难度的根本问题。中国是全球治理的参加者,而且是全面参加者,这是一个仍然在继续的长期历史进程。

难民危机:欧美“种瓜得瓜”的现实教训
9月初,一张叙利亚儿童罹难逃亡之路的照片引爆中东和欧洲难民危机,使得近年屡禁不止的赴欧难民潮变成困扰世界并压迫欧洲的严峻事态,以至于既遮蔽了乌克兰危机,也冲淡了“伊斯兰国”武装在中东的恣意肆虐。

首都功能调整应“以人为本”
近期北京行政规划调整举措频频,各种动向引人猜测,如通州区的发展方向等,也引起了房地产市场的喧嚣。不过,对北京规划调整的关注不应只集中于具体区划的调整,还应考察这种调整如何顺应京津冀一体化这一国家战略的整体要求,在此基础之上明确北京市的定位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