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栏

市场化依然是国企改革的大方向
国企改革的最后一只靴子终于落地。9月13日公布的《意见》要求国企推进以市场化为中心的改革,同时加强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企。以市场化为中心,同时增强国企实力、增进国企效率,应该说是本轮国企改革的两个轮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国企改革需破除预算软约束
近日,《意见》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无非是在目前的机制下,国有企业存在很多问题。十八大以来,不少看起来外部光鲜的国有企业随着反腐败的深入显现出了诸多问题;而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对目前的一些举措颇有微词,认为诸如限薪等举措束缚了企业的活力;

国企改革痛点:降薪不如“去官位”
前不久,中国移动发布了降薪方案,中国移动二级正以上官员年薪将降50%,各省公司班子成员降40%,处长一级管理人员降20%。降薪范围主要集中在处长以上层级。

本轮股市大震荡的透视与反思(上)
前段时间,A股市场在短期内大盘经历暴涨、暴跌、保卫战等一系列震荡,笔者试从现象、原因、后果和对策四个层面对这一事件进行透视与反思,并建议从以健康企业培育“长期慢牛”、化解机制性扭曲、对冲非理性、尊重市场逻辑优化游戏规则等四个方面进行制度与政策优化。本文将分三期连载,上篇主要是现象特征层面的透视与判断

希拉里会被“邮件门”绊倒吗?
“这是一个错误,对不起。我为用私人邮箱处理公文事件承担全部责任。”今年9月,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独家采访时,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民主党参选人希拉里首次就“邮件门”事件公开道歉。

中美BIT能否给出定心丸
中美BIT能否给中国经济一个定心丸呢?现在还不好说。但就像高盛亚洲董事长史华兹在8月份的一篇署名文章中所说的一样,“BIT是中美关系的历史性契机”。

贾康:“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与最基本战略判断
首先就总体来说,世界政治和经济肯定是互相影响的,从一个个决策者主体来说,考虑的问题肯定是政治角度切入,但又一定是由政治覆盖经济,并在实力比拼当中一定要覆盖到军事、覆盖到关于发展大势的基本战略判断。

庞中英:当下必须关注的三大全球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人口的全球化,即国际人口流动。全球化进入到了人口的全球化阶段。其实,过去,尽管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不主张劳动力的跨国流动,但人口的全球化一直在消极进行。

应客观分析当前中国的“资本外流”
近一段时期以来,对中国跨境资本大幅外流的担忧在加剧。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在2014年6月达到3.993万亿美元,逼近4万亿的历史最高水平后,持续降至8月份的 3.55 万亿美元,创2013年以来新低,为连续第四个季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