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专栏

内需外需双降 短期压力要靠新的中长期动力化解

内需外需双降 短期压力要靠新的中长期动力化解

7月的宏观数据已出炉,当前的这个经济周期的诸多特征越发显现。很多人会把1997年经济周期与当前做比,但笔者认为现在要比那个周期困难得多。这就需要为中国经济寻找新的动力,也就是加快新型城镇化、消费升级,以及以“一带一路”为先导的全球化4.0,用中长期动力来化解短期压力。

邵宇2015-8-20 00:08:05
3
居民收入分配的“真问题”在哪儿?

居民收入分配的“真问题”在哪儿?

中国社会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在随之而来的矛盾中,居民收入分配是一大热点。众说纷纭,总体感觉是都有不满,但具体的问题究竟是什么?似乎大家的认识并不够清楚。

贾康2015-8-20 00:08:05
3
政府印钞票,科学家埋单 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政府印钞票,科学家埋单 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真正的投资人不会离开战场,他们会紧盯着这个地方,寻找未来的机会,所以,现在是考验耐心的时候,更是我们感受未来的时候,未来的经济亮点在哪里?最具成长性的企业又是谁?

程凯2015-8-20 00:08:05
8
共和党的“特朗普难题”

共和党的“特朗普难题”

目前,已经有17人宣布参加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提名的角逐,这17人包括佛罗里达州前州长杰布·布什、威斯康星州州长沃克、前阿肯色州州长赫卡比、脑神经外科医生卡森、得克萨斯州参议员克鲁兹、佛州参议员鲁比奥、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蒂、俄亥俄州州长卡西奇、惠普前CEO卡莉·菲奥丽娜等。

赵灵敏2015-8-20 00:07:57
7
稳增长促改革秀肌肉 人民币义无反顾加入货币竞争

稳增长促改革秀肌肉 人民币义无反顾加入货币竞争

笔者年初的判断是在今年全球流动性激烈变化而且分化的格局下,流动性必然狼奔豕突,局部痉挛可能无法避免。地产、产能、平台、影子、存保、汇率都肯定会经历轮番的压力测试。

邵宇2015-8-15 01:35:56
4
持续11个月低位CPI7月抬头 “猪周期”不会影响经济大局

持续11个月低位CPI7月抬头 “猪周期”不会影响经济大局

中国的经济形势也如同盛夏的天气一样变化多端。在今年年初各方惊呼中国呈现通缩风险之后,到了年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趋势似乎又重新抬头。根据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连续11个月里保持低位运行的CPI在7月份有所上涨,涨幅达到1.6%,创下今年以来的新高。

刘波2015-8-15 01:35:56
5
“两不靠”的天津,出路在哪里?

“两不靠”的天津,出路在哪里?

滨海爆炸,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天津的发展模式之困。因为滨海新区的午夜爆炸事件,天津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中心。同时,也引起了对于天津的巨大反思。

罗天昊2015-8-15 01:35:46
5
新兴市场需要改革红利

新兴市场需要改革红利

在过去10年间无比辉煌的新兴市场国家,最近遇到了大麻烦。从巴西到俄罗斯,多个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正遭遇严重的抛售潮。巴西雷亚尔和哥伦比亚比索今年以来分别下跌22%和17%;泰铢对美元跌至六年低位;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盾均已跌至近20年来从未有的低位。

赵灵敏2015-8-15 01:35:32
4
准备好下一个动荡

准备好下一个动荡

真正的动荡,一次外部的动荡还没有到来,美联储最终加息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都不是一只市场的黑天鹅,而是白天鹅,而这之前所有的动荡,究竟是这个大事件引发大动荡之前的小动荡,或者只是为了疏解这场大动荡而不断地再释放负能量?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政策制定者筹谋的问题。

程凯2015-8-15 01:35:32
7
突如其来的“货币战争”

突如其来的“货币战争”

我更相信这次人民币的突发大幅贬值是一个短期冲击而非长期趋势,就像央行自己的声明说的,“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如果央行这个动作是为了人民币进入SDR的一个权宜之计,那么就是为了长期的示强来做出的短期示弱。

程凯2015-8-13 02:01:24
4
  • 益思

    益思

    “益思”是华夏公益特别推出的一档公益评论专栏,结合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携手各界热心公益的专业人士---解读国家政策,普及公益法律,建言献计,为完善公益慈善思想、提升行业发展理念而持续努力,共创美好。

  • 荀玉根

    荀玉根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 李迅雷

    李迅雷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 李锦

    李锦

    著名国企学者,教授,长江商学院大企业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新华社工作36年。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 金海年

    金海年

    诺亚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华夏时报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