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的美国困境

作者:胡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9-25 22:41:00

摘要:在刚落下帷幕的第65届艾美奖名单上,可以透过影片从一个侧面了解到美国社会真实而又戏剧化的一面。

“中年危机”的美国困境

  本报记者胡钰北京报道

  反恐、创伤、不安全的社会和内心、人性与欲望的压抑和爆发……在刚落下帷幕的第65届艾美奖名单上,我们可以透过影片从一个侧面了解到美国社会真实而又戏剧化的一面。艾美奖是美国电视界的最高奖项,它通常倾向于现实题材。本届艾美奖作品所编织的图景恰恰与一些本土评论人士和调研机构所表述的内容十分吻合,美国社会正在步入“中年危机”,政治、经济、道德的滑落感正在冲击着每个人。

  困顿中的疯狂对抗

  本届艾美奖上,《绝命毒师》力压几大竞争对手,拿下了最佳剧情类剧集大奖。人生、人性、欲望是美国影视剧一直热衷的主题,《绝命毒师》则给出了一个黑色的、复杂的答案。

  主人公沃尔特是个已经工作了20多年的平凡的中学化学老师,一纸癌症晚期诊断书让他的生命突然出现了转折。面对又怀孕的妻子和残障的儿子,还有捉襟见肘的生活,沃尔特决定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为家人攒下一笔钱,他开始利用自己的化学知识来制造和贩卖冰毒,并找来自己当年的一个已经沦为小毒贩子的不成器的学生做搭档,开始了一场逐渐失控的疯狂之旅。

  这是一个典型的在“中年危机”背景下揭开人性面纱的故事。在中产阶级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中年危机”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廊桥遗梦》、《美国丽人》、《当幸福来敲门》、《欲望都市》等许多经典影视之作都是聚焦于此,尽管角度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但足见“中年危机”对于美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冲击和深刻影响。就连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丈夫连任时也表示,自己的齐刘海新发型的灵感是源于“中年危机”,她不能再开跑车也不能蹦极了。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绝命毒师》的出现是在一个新的美国背景下,那就是放在经济及历史的轴线上衡量,整个美国都正在步入中年。

  两年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就指出,如今美国经济正步入中年危机。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进步时代相比,不仅缺乏活力不能创造就业、机构臃肿没有效率,连国家的道德文化也变得不同。“进步时代仍处于维多利亚文化之中,公正而有节制。那个时候,如果男人和女人有染,他们通常会结婚。尽管没有具体的实施法案,但是有强烈的社会准则约束。今天这个准则已经消失了,40%的美国孩子是非婚生子女。这让美国的下一代进一步处于不公平之中,同时放缓了人力资本的发展。”

  当黄金时代不再时,“中年危机”让个体变得更为困顿,出路更加模糊。《绝命毒师》提供了一个黑色的残酷答案,那就是只能用个人式的疯狂来解决。于是,一个男人开始了一次与全世界对抗的过程。他制造爆炸结果别人的性命,他制服当地的大毒枭拿到更大的毒品订单,他与女同事偷情……因为看不到未来,只能看到“死”,他唯有选择对金钱无底线的追逐来释放自己。这样的个人迷失在某种程度上映射了美国社会整体的无助感。恰如波士顿咨询公司DecisionEconomics总裁AllenSinai所说:“我们的社会正遭遇中年危机,至于美国能否设法以合理的方式走出这种境地,目前还不得而知。”

  这样的中年生活主题一直是艾美奖最钟情的。2011年摘下剧情片大奖、本届再次被提名的《广告达人》,其背景虽是上世纪60年代的麦迪逊大道,是常见的职场、商场、情场之跨界大战,但核心依然是美国中产阶级的中年困惑,并以此折射美国社会关于家庭、种族、伦理的各种立场与矛盾。有评论这样解析,“当我们刨根问底探究生活的意义的时候,生活却给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表面幸福的家庭可能崩离,看似强势的事业可能衰落,剩下的只有另外寻觅新的开始。抛开工作,抛开家庭,抛开爱情,抛开亲情,我们还剩什么?以为‘性’可以暂缓自己的寂寞,不料孤独还是照旧染上来。你既不能下船,却又不能停下来。”

  因此,在这个普遍意义上讲,每个美国中年人都是浪漫的独行者。只不过《绝命毒师》是用“死”来打开独行者们压抑的欲望,让那些最黑暗、最肮脏、最卑鄙的释放来呼应人们那孤独无助的内心。

  美式政治的一面镜子

  当然,美国社会的“中年危机”一幕中绝不会少了政客的表演。在本届艾美奖提名及获奖的作品中,政治类题材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其实,无论是获剧情类最佳剧集提名的《纸牌屋》、《权力的游戏》,还是喜剧类最佳剧集提名的《副总统》、最佳迷你剧提名的《政治动物》,其惊心动魄的程度,与国产古装剧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但正如有评论所说,“它们的惊心和刺激在于剧情和现实的亲密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当做美国政治的一面镜子。”

  比如《纸牌屋》中的大部分事件都可以和美国政坛发生过的真事勾连起来。据悉,该剧的主创之一鲍尔·威利蒙曾做过希拉里·克林顿的助理。在这个讲述主人公从众议院多数党党鞭(督导)变成副总统提名候选人的故事里,“民主党如日中天,总统是他们的,众议院也是他们的,而且,有了安德伍德(男主人公)这么个厚黑高手,共和党议员甚至也会被他拉拢过去,华盛顿几乎是民主党的一统天下。”知名影视评论人图宾根木匠撰文称,这与当前美国政治的真实情况并不相符,总统奥巴马来自民主党不假,不过共和党还是保住了众议院的多数席位。其实,从核心戏剧矛盾上讲,《纸牌屋》没有把着眼点落在共和党、民主党的两党之争上,贯穿美国政治的“驴象大战”在此被搁置了,安德伍德更像是一个窝里斗的高手。十三集看下来,安德伍德几乎都在跟党内的同侪们苦心周旋。

  不过,无论是政党之间还是之内,都不妨碍美国人对这种题材的热衷,而且经过美式政治剧一贯以来的高超处理模式,《纸牌屋》已逃过了政治类型作品的一切道德预判,直接把观众送到“人生赢家养成记”的围观现场。有媒体称,这是在美国白宫的背景下的甜蜜的压制,尽管它写足了人与人之间的讹诈、利用与恶斗,但却能将负能量自圆其说成通顺的人生逻辑。

  相比有些戏谑的内容走向,《国土安全》的范本意义似乎更大。这部被奥巴马称为自己最爱的美剧,在上届艾美奖中以霸主的姿态横扫剧情类奖项,本届艾美奖又再次被提名。

  这是一部讲述叛国军人与中情局女特工之间相爱相杀的反恐大剧。有媒体评论说,该剧的英文原名是Homeland(祖国),其实十分具有反讽意义,意指美国在反恐行动中一贯的矫枉过正。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