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北京购房资格月涨万元 限购催生灰色利益链

作者:董映颉 刘勇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7-03 17:14:00

摘要:自楼市限购政策实行以来,破解限购的“代办法门”可谓多种多样,这已是行业公开秘密。

北京购房资格月涨万元 限购催生灰色利益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董映颉 刘勇 北京报道

    自楼市限购政策实行以来,破解限购的“代办法门”可谓多种多样,这已是行业公开秘密。尽管相关部门的查处力度在加强,但是“对策”也不断翻新。近期,随着楼市回暖及主管部门严查购房资格造假,代办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而在这条应对限购的地下“灰色链条”中,开发商、二手房中介机构、购房资格“代办”机构等都成为得利者。
购房资格涨价
    “您放心,我们做过很多没有购房资格的客户,都没有被查出来,只需要您的身份证和一点费用,保证能过户。”6月6日,记者以购房者的身份在一家中介咨询时,经纪人拍胸脯向记者担保。
    这位经纪人口中的“一点费用”指的是6万元,用他的话说,“现在住建委查的紧,买房子的人也多,价格就涨上来了。”这位经纪人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6万元保过,过户之后再交钱,所以您可以完全放心。”
    看着记者还是有些疑惑,这位经纪人表示,他们中介有专门合作“代办购房资格”的公司,与政府部门关系密切,主要的办法就是为没有购房资格的外地购房者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据记者了解,在去年,购房资格的卖价还是2万-3万元。今年4月份,北京住建委某部门负责人因限购舞弊被双规后,伪造购房资格风声紧了起来,购房资格也随之涨到了5万元。
    5月中旬,北京市住建委提出严查购房资格造假,不过,“代办购房资格”的现象却并没有消失,“代办”价格却水涨船高,现在这个价格已经涨到了6万-7万元,这中间仅仅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
    一位中介人员表示,相对于新盘来说,二手房的假购房资格更“保险”。因为二手房过户比较快,而且假购房资格并不会影响银行按揭贷款,只要过了户,就不会有人查。所以,至今没有听说过假购房资格被查出来的例子。
“集体户口”成新渠道
    与二手房不同,新房由于交房一般在两年左右,时间比较长,容易被查出问题,因此也成了此次住建委清查的主要对象。记者从业内知情人士处了解到,现在已经有一批新盘被查出在购房资格上舞弊,有关部门正在要求这些被查出的购房者退房,开发商退还购房人定金。
    但记者调查发现,伪造“居住证”这一条路难以走通后,另一条隐秘通道又被开发出来,“办理临时集体户口”这一办法正在新楼盘开发商之间传播使用。
    “居住证现在查得太紧,要保过的话得超过10万才能办下来,”记者以购房者的身份咨询一楼盘售楼处的销售经理时,经理给出了这样的答复,“不过现在可以办理北京临时集体户口,费用不算高,只需要6万元。”
    据记者了解,这些开发商或是与开发商合作的“代办”机构,可以“通过关系”找到派出所把购房者列入北京市居民信息档案中。在办理购房手续的过程中,开发商或机构把“有北京户口”的客户的资料录入北京市住建委网签系统中,住建委审查完成、网签成功后,开发商或者机构再跟派出所联系,让派出所将购房者的档案信息全部删除。
    “因为集体户口属于民政系统管理,目前民政系统尚未同其他行业‘联网’,甚至其自身也并未全国‘联网’,所以暂时不在查处范围。”上述销售经理进一步向记者表示,用“北京临时集体户口”购买住房现在更安全些。
谁在限购中获益?
    业内人士表示,非京籍购房者们规避“限购”的主要方式就是办理“5年社保”、“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北京市集体户口”,目前北京市提供此类服务的公司并不少,大多数以人力资源服务或咨询公司名义经营。而这些公司都无一例外地贴着同样的身份标签“与政府部门有密切关系”。
    事实上,限购催生的“灰色链条”曾多次被曝光。今年4月份,一条关于北京购房资格作假现象严重、北京住建委某部门相关负责人被双规的新闻广泛转载,引起业内不小的震动。
    而就在半个月之前的5月16日,北京市住建委和北京市社保局又一次联合发布通知表示,购房者若持伪造“居住证”购房,两年内将不得在京购房,并将被永久取消其办理居住证的资格。同时,北京市住建委也开始对一些楼盘进行清查。
    在记者调查中,多位中介从业人员向记者表示,由于最近楼市成交量有明显的增加,一些原本还在观望的购房者,购房的愿望又重新被唤起。“没有购房资格但想购房的客户突然冒出很多,”一位中介经纪人告诉记者,“而去年的客户基本都有购房资格。”
    一方面是购房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部门查处力度在加强,代办购房资格的“成本”也随之上升,这使得“代办购房资格”的价格在短短的时间里大幅上涨。
    而在这中间,开发商、二手房中介机构、购房资格“代办”机构、政府工作人员都成了这个灰色链条中的得利环节,一些“有能力、有财力”但无购房资格的购房者也从中受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对于一些在限购范围内的企业高管等特殊人群,他们同样通过这种渠道假造购房资格买房,但是开发商出于各种关系的考虑,这些人只需2万元的“成本价”就可以得到购房资格。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