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酒店的繁华旧梦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钰 北京报道
在那里,地板有些陈旧,壁纸也不够现代,甚至高大的房间显得空旷和阴冷。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转身回眸间,你就会惊喜于角落里尘封的老故事,收藏着故人的泪与笑。享用历史,这才是最大的奢侈。
这就是传奇酒店的情愫。
就在五一前夕,一向低调的特色型酒店成为出行者的最爱,尤其是那些鲜为人知的传奇酒店,被高知阶层推崇,不少高星级酒店都被抢去了风头。
和平饭店 百年流光
张泽坐在和平饭店的爵士吧,虔诚地静候着。几位满头银发的乐手登台,奏响了“玫瑰玫瑰我爱你”。就在去年,那位年近90的乐长退休了,这个被称作是上海“活化石”的老爵士乐队第一次用音乐以外的方式见证了岁月流逝的无奈。于是,许多老上海怀着复杂的心情,重返这间被美国《新闻周刊》称作“世界上最好的十大爵士酒吧”,重温自己与这座城市的往事。
这就是和平饭店的魅力,每一块砖瓦都流淌着上海的骨血。
它的南楼建于1906年,是上海现存最早的一个饭店。北楼建于1929年,原名华懋饭店,是当时的上海滩“地王”英籍犹太人维克托沙逊斥巨资建成,被誉为“远东第一楼”。对于它当年的奢华,善写上海风情的作家陈丹燕做了这样的白描,“维也纳来的咖啡,纽约来的黑色丝袜,巴黎来的香水,彼得堡来的白俄公主,德国来的照相机,葡萄牙来的雪利酒。”当然,还有数不尽的金融大亨、政界人士和社会名流,马歇尔将军、司徒雷登等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客,“他们从黄铜的旋转门外转了进来,走在吸去了所有声音的红色地毯上。”
张泽因为供职于一家旅游企业,十几年间体验了上百家特色酒店。绕了一大圈下来,他发现自己还是最迷恋和平饭店,因为那些历经80年的古铜镂花吊灯和意大利大理石都带着体温。张国荣在《风月》中迷离的眼神永远地定格于和平饭店,没有人猜中这眼神后暗示的结局。《阮玲玉》中张曼玉尽显风情的舞池也在和平饭店,喧嚣中流言汇成愁海,阿阮心事却有谁知晓。
有的住客说这里的淋浴喷头、电视和电话都有些太老了,走廊灯光太暗,富丽不足。而在张泽看来,恰恰是这份抹不去的旧式,给了人们最大的想象空间,在这里捡拾、拼凑历史的碎片。
解放后,和平饭店有了“国宾馆”的味道,见证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造访、开启海峡两岸对话的汪辜会谈。其中也不乏一些轶事。1998年“拉链门”事发的前一周,克林顿夫妇还曾在和平饭店宴会厅享用了一顿“情侣餐”。
浦江饭店 时光传奇
浦江饭店,是另一个可以拨动上海时针的老人。
客房的木地板踩上去吱吱作响,与小格窗外的苏州河和外白渡桥为伴。你可以在罗素坐过的沙发上稍作休息,也可以去304房间寻找爱因斯坦智慧的余光,或者走入当年远东地区最具盛名的巴洛克式舞厅,想象慈禧太后寿辰舞会的流光溢彩。
上海乃至中国的现代化是从浦江饭店起步的,这个说法一点也不为过。中国第一部电话在这里接通,西方半有声露天电影首次在这里亮相,西方马戏团在上海最早的演出也是在这里……1882年7月,当上海第一次试燃电灯时,上海市民争相来到浦江饭店,一睹这个被《申报》称为是“奇异的自来月”的新玩意。
与中国第一盏电灯亮起时的热闹相对,浦江饭店的有些传奇注定是要低调甚至秘密的。
1933年初春,77岁的萧伯纳乘船至上海,接待他的是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杨杏佛。在这次仅仅8个半小时的短暂之行中,浦江饭店是一站,萧伯纳会见了来沪访问的各游历团团员。
在那个年代,政治选择是最大的命题,人人逃不脱,浦江饭店的每一个房间里都可能发生你想象不到的事情。
1917年,一个密苏里大学新闻系毕业的美国小伙子下船后,就一头扎进了浦江饭店308房。不久之后,就在这间客房,他协助自己的校友创办了20世纪上海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密勒氏评论报》。19年后,这份报纸连载了斯诺在延安的报告文学,这是第一次在中国主流英文媒体上,介绍了毛泽东,还有中国红军和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活风貌。上海被震动了。第二年,这篇连载编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
或许,纸醉金迷只是对旧上海最肤浅的解读,浦江下的暗潮涌动、血雨腥风,枭雄、英雄各色风流人物的轮番上场,才真正成就了上海滩的历史魅力。今晚,又会是谁叩响那些老式酒店的房门?接下来的传奇该如何续写?正等我们去发现。
利顺德大饭店 缠绵与禅机
天津和平区,利顺德大饭店,张泽举起相机,聚焦于那部悬挂了一个世纪至今还能使用的电话。
依然保持着心跳的还有那部1924年的奥迪斯电梯。“这应该是国内目前唯一还能运转的铁闸门电梯了,但只有特殊时刻才会开,上次来就没坐上,很遗憾。”张泽的镜头接着转向一个多层的木式楼梯,那是由一块整木头造成的,是名副其实的“时间通道”。在这个酒店,大大小小的文物有2000多件。
可惜,这些老物件不会说话,否则肯定会是史上最牛的娱乐八卦记者。风流倜傥的张学良曾在这里给赵四小姐过生日,据说二人定情也是于此,赵四演奏过的钢琴至今还陈列在利顺德。旧楼门厅南面的马可波罗餐厅,则是溥仪与婉容第一次品尝冰淇淋的地方。
同样沐浴在穹拱式玻璃顶透下的柔和阳光中,两对璧人的爱情却在政治风云的洗礼中走向了截然相反的结局。不知张学良和赵四在日后的幽禁岁月中,想起在利顺德时的自在和无忧,是否会唏嘘感慨,还是早已释然,因为境虽迁,但人犹在。
美国人胡佛也毫不吝惜地把爱情故事留给了利顺德,他的婚礼在这里举行,对方是苦恋了多年的大学同学。之后二人在利顺德居住了7年之久。再回到美国时,胡佛已是受人瞩目的工商业新锐,并最终登上总统宝座。
在利顺德实现了政治生涯转折点的还有蔡锷,碰巧的是也有美人相伴。袁世凯阴谋称帝,蔡锷以看病为借口来到利顺德,与老师梁启超探讨反袁之策。而蔡锷和小凤仙的浪漫也在利顺德的传说中闪现。最终,蔡锷在小凤仙等人的掩护下逃离北京,深夜在天津登船,几经转折密赴昆明,宣布云南独立,成就了爱国抱负。
利顺德那架旧钢琴的弹奏者还有宋庆龄。1924年受冯玉祥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就下榻利顺德。肝病复发的孙中山不顾危险依然进京,三个月后与世长辞。其实孙中山三次北上都住过利顺德,二次革命之时,他就在这里拟定了许多有关国家大事的电文,发往全国各地。如今,中山先生住过的套房里,他用过的砚台、电话都完好如初,床头依然摆放着他与宋庆龄的合影,向后来者讲述着风雨同舟的伟大爱情。
如今,这样的名人套房,利顺德也对外销售了。“中山套房里的感觉很好,房间很简单、功能很齐全,除了卫生间是后来仿古做的以外,其他设施和布局都基本保持了原貌。在这里,觉得内心很平静。”张泽愿意在利顺德感受所谓的气场,除了名人房,还有班禅套房。
1954年12月,西藏同胞观光团200余人来到天津,阿沛·阿旺晋美下榻在了利顺德饭店。利顺德专门在423房间设立了讲经诵经地,其间,十世班禅大师也来此诵经。
之后,藏族的多位活佛都曾来到利顺德的这间房,许多藏传佛教信奉者更是慕名而来。据说,活佛们都赞叹这里的气场很好,很适合身体不是很好的人进去打坐一会。目前留给十一世班禅大师的宝座尚未使用过。
利顺德似乎在告诉我们,一百年究竟意味着什么?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