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化改制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汉澍 胡钰 上海、北京报道
3月28日晚,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上海家化”)发布公告称,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家化集团”)已将其持有的上海家化4145.7142万股股份(9.8%),无偿划转给上海城投2072.8571万股(4.9%)、上海久事2072.8571万股(4.9%)。
4月1日,上海家化再次对外发布公告称,按上海市国资委的整体部署,家化集团所持上海家化所有股权将整体从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家化集团母公司)划转至上海市国资委。
“家化集团将公司9.8%的股份划转给另两家上海国资企业,显然是出于避免触碰要约收购条款的考虑,看得出家化集团这次整体转让股份将决心通过证券交易市场来完成。”证券界一位分析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上述人士的这一判断很快得到了印证。4月6日,上海市国资委副主任吕勇明在新闻例会上公开表态:“上海家化的整体改制将根据公开透明原则,通过上海产权市场公开操作。”
公开资料显示,家化集团拥有包括上海家化在内的18个全资、控股和参股的二级公司,总资产近70亿元。去年12月6日,上海家化宣布停牌筹划国资改革事宜。今年1月10日晚,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对外表示,最终确定并向上级有关部门上报的方案为“国资全部退出,家化集团被整体挂牌转让”。
家化集团股权整体转让正是实践了2008年9月上海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国资将在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的要求。而此次家化集团一旦改制成功,将是上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国资退出。
国资退出分步走
根据中国证监会制定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于上市公司的投资收购或转让可分为协议收购、要约收购、一般收购、行政划转等。其中协议收购和行政划转不需要通过证券交易所来完成,可在场外达成协议完成股权交易。“但显然上海家化此次转让希望采用更为公开透明的场内交易方式。”上述分析师告诉记者。
该分析师介绍,就通过证券市场交易而言,如果投资者收购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5%但不超过30%的时候被定义为一般收购,此时只需要进行普通的权益披露。而一旦所持股份超过30%,再继续进行收购时,则被定义为要约收购,投资者需要向该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申请。
而在此前,家化集团直接持有上海家化16151.73万股约38.18%的股份。此外,家化集团还通过其控股90%的上海惠盛实业间接持有上海家化0.85%的股权。因而家化集团总共持有上海家化近38.95%的股份。这意味着如果进行整体转让,上海家化势必要触动要约收购。
“要约收购的程序比较麻烦,因而家化集团将其9.8%的股份划转给上海城投和上海久事,这样其股权就降到了29.15%,可以避免触及要约收购的程序。”该分析师称。
对于接下去的操作内容,上海家化董秘冯珺在4月6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企业的重组和改制、包括接下去战略投资者的引入都由上海国资委方面在主导和安排,我们只是负责相关执行和配合。”
随后记者就此采访上海市国资委,该委的一位官员向本报记者透露,国资委有多个部门正在参与指导家化集团的改制方案,但目前尚没有可对外公布的最新口径。
上海家化也在其最新一次的公告中称,家化集团改制的具体方案正处在相关部门制订中,本公司股票继续停牌。
但可以确定的是,接下去家化集团将引入战略投资者,而后家化集团整体挂牌,国有资本全部退出。但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城投和上海久事所持股份的去向。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城投和上海久事均为上海国资企业,负责上海市政、轨道交通、水务、出租车运营等城市公共项目。
“受让方是我们集团母公司,具体如何处理这部分股份我们也不清楚。”4月6日,上海城投证券事务代表李晨向本报记者表示。
“既然家化集团已经被定义为国资整体退出,我认为上海城投和上海久事会继续持股的几率很小,两家企业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变现的可能性会比较大,上海方面也比较希望向从事公共建设的国资平台进行输血。”上述证券分析师表示。
不会卖给外资
目前,家化集团在上报给上海市政府的改制方案中,已经设立了一个发展目标,即定位为一家综合性时尚产业集团,不光做化妆品及与日化品,还将涉及手表、珠宝、时装以及精品酒店。
而这一举措除了表明家化集团的未来战略方向外,同时也是对外资投资者竖起的一道门槛。由于通过证券市场公开交易,为避免意料之外的投资者“高价杀入”,家化集团将资产打包出售,一定意义上就是为了避开外资同行的收购。
“外资日化巨头一般只想收购一两个品牌,对综合性的企业兴趣不大。”葛文耀对外表示。
就在此前的3月1日,英国《金融时报》曾报道称,对家化集团股权转让的潜在接盘者包括中投公司、中国平安、新加坡淡马锡。而后媒体又陆续爆出了鼎晖、中信资本、郑裕彤的新世界集团等身影。
而葛文耀曾在重组改制之初就定下了几大原则,其中就包括:民族品牌一定要在,不能卖给外资;企业一定要留在上海当地好好发展。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平安集团是最有可能的买家。坊间有消息称,平安集团计划通过旗下信托来运作这笔交易,而上海家化将对平安信托进行定向增发融资,再以现金、股权方式收购家化集团相关日化资产,家化集团主业相关资产将置入上海家化,以现金、股权两种方式进行对价。
对此,中国平安日前在上海陆家嘴举行的2010年度财报发布会上,记者就此事向平安集团副首席投资官陈德贤进行问询,但并未得到正面答复。
不过,葛文耀此后否认了各种传言。“股权之事没新情况,肯定没定哪家,外面传说都不准确。”
国企拥抱时尚
葛文耀曾对外表示:“除了护肤品,未来家化集团还将把时尚战略延伸至钟表、服饰以及精品酒店领域。实际上,像LV、阿玛尼之类的国际时尚巨头都是遵循这条发展路线。”
日化业资深分析师、正略钧策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解永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时尚产业集团采取多品牌运营的方式,而每个品牌的设计师对公司而言至关重要,像LV、GUCCI走的都是这样的路线。而这就需要上海家化能网罗国际一流的顶尖人才,因此员工激励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在国有体制下,大胆的薪酬激励会被戴上“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帽子,十分不利于吸引高端人才。
“事实上,国资企业更适合那些资源型、资金密集型,或是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行业,而不论是化妆品所处的快消品市场,还是家化集团未来要打造的时尚产业,企业都必须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而国有资本由于受限于体制,很难做出迅速的市场判断。而此番体制变革,势必将给家化集团注入更多的竞争优势。”解永军表示。
据家化集团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公司招募应届生的薪酬大约在4000元左右。而据相关媒体披露,目前宝洁硕士生的薪资大概为9100元。葛文耀表示,家化集团将在就业市场与外国竞争对手之间展开竞争,未来家化集团将能够提供堪比欧莱雅集团和宝洁的优厚待遇。
其实早在2007年,家化集团就明确了向时尚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并向政府部门递交了一份《时尚产业建设的建议书》。在家化集团看来,在上海这个处处透着国际时尚气息的城市,没有本土和本地时尚品牌的影子,实在是不应该。
据悉,目前家化集团旗下的“双妹”系列就按着时尚品牌的方向在尝试运作,其产品包括护肤品、彩妆、香水、丝巾和配饰。“双妹”品牌1898年创办于上海,一个多世纪后的2010年,家化集团将其包装为高端产品重返市场。按葛文耀的说法,“双妹”会以“先上海后外地,先国内后海外”的步骤,进入国际奢侈品市场。
家化集团意在借用上世纪老上海的鲜艳与奢侈感撬开时尚产业这块市场。新双妹的一块肥皂卖到了200多元。葛文耀的逻辑是,化妆品市场80%的利润被国际品牌赚走,低端的定位与利润空间的狭窄也直接导致国内日化品牌沦落为被收购的对象。据葛文耀的估算,低端化妆品的毛利率不到15%,而高端化妆品的毛利率高达50%甚至80%,因此家化集团进军高端市场是必然的选择。
“外国成功的时尚企业在经历几十年、百年的历练后,大多最终选择了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发展路径,家化集团应从中借鉴。”资深日化专家孙授诚表示,本土日化企业应在原有领域占据绝对优势后再去扩张新领域。目前家化集团在化妆品领域还有很多功课要做。按照品牌国别来分,目前排在中国化妆品市场前三位的是法国、日本和美国品牌。中国和韩国品牌则稍显逊色,原因在于没有形成鲜明的个性。“要想继续扩大占有率,就要在产品的特色营销上有所突破,这也是家化集团目前的发展瓶颈。”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