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力挽“夕阳”春晚
春晚的变革太难,以至于最终请出了冯小刚。对于这个在每年的最重要时刻肩负政治和娱乐双重角色,同时满足十几亿人胃口的特殊文化形态,有人称其为“体制春晚”。
回望鲁迅与胡适
1894年,除了失败的甲午战争,还有一件事应被中国人写进历史:汉学家和传教士明恩溥在中国生活多年后回到美国,把自己在《字林西报》的专栏集成一本书,它的中文译名有许多种,《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的习性》等不一而足,但最通行的是《中国人的气质》。
夏志清:中国新文学史观的拓荒者
夏志清还原了一大批在传统文学史中相对边缘的作家的历史地位,其中的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等,更成为了我们今天不可或缺也无可替代的阅读及精神滋养的源泉。
当时尚遭遇“科幻风”
2013年,Google Glass、Nike+ForceSensor等穿戴式配饰风靡时尚界,它颠覆了人们对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定义,时尚潮人将它们像穿衣服戴首饰一样,自然而随性地披挂在身上。
自媒体时代,说给谁听?
按照搜狐方面提供的数据,全国网民的规模,在18年间增长了5.9亿,移动互联网在12年间增长了4.6亿,最近四年大规模爆发,增长了2.5亿,手机用户为7.83亿人。
金球奖揭晓 奥斯卡的路演
尽管有四平八稳皆大欢喜的嫌疑,但因为本届金球奖项大都在预测之中,算得上“不负众望”,也有颇多亮点可看。有评论称它为“颇具文艺范而不似往年般浮夸的一届”,还有人认为该为它的大方得体点个“赞”。
孤独宛如明月
艺术的冷和热形成的反差本身说明问题:我们这个功利时代太热衷于趋向中心和顶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荣誉与尊严在当下社会集体溃败,不仅仅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更可悲的是需要付出后代们承担上一代的代价。
出门人:应被铭记的历史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作家凯鲁克写的一本书《在路上》,在中国年轻人中颇受追捧。“在路上”一度成为一句口号,激励年轻人追求自由生活,走向外面世界。也正是在那个年代,足不出户的中国农村青年,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大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