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专栏

华夏时评:新认识,新动能,新力量

华夏时评:新认识,新动能,新力量

新的信心和决心,来自于一种新的力量,一种市场自生自发而迸发出来的创新的力量,一种突破性的真正意义上的新质生产力。

本报评论员2025-3-8 13:39:02
“杭州六小龙”崛起:透视浙江经济结构转型密码

“杭州六小龙”崛起:透视浙江经济结构转型密码

近期,“杭州六小龙”和“民企座谈会”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热点,浙商的卓越表现引人注目。

李超2025-3-1 23:04:43
华夏时评:人工智能“接入”潮下的新格局

华夏时评:人工智能“接入”潮下的新格局

无论如何,人工智能“接入”潮下的新格局,已经势不可挡地来到了,“努力抢占制高点、把握主动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更好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拥抱,是唯一的选择。

本报评论员2025-2-28 20:27:46
华夏时评:抓紧科技消费的新风口

华夏时评:抓紧科技消费的新风口

无论为了AI基础建设加大的投资投入,还是依靠AI快速推动出现的新的现象级消费产品,人工智能正在主导新的科技投资和科技消费的风口,如何抓紧科技消费的新风口,是每一个企业和每一个企业家的必答题。

本报评论员2025-2-21 19:38:00
华夏时评:用持续创新“激活”消费热情

华夏时评:用持续创新“激活”消费热情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用持续创新“激活”消费的热情,“人工智能+消费”仅仅是一个开始,最关键的,是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个人,是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和运用。接入人工智能,就是在打造一个又一个持续创新的源泉,大门已经被打开,这是所有人都必须积极去拥抱的机遇。

本报评论员2025-2-14 23:38:36
春晚无障碍转播:刻下里程碑式的印记

春晚无障碍转播:刻下里程碑式的印记

在时光的长河中,每一个里程碑都是对过往努力的肯定与对未来的期许。

本报评论员2025-2-8 11:53:47
华夏时评:打破常规促增长,埋头苦干求创新

华夏时评:打破常规促增长,埋头苦干求创新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春潮已经涌动,打破常规、鼓励创新的中国更加充满活力,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光明前景。

本报评论员2025-2-7 20:31:07
华夏时评:辩证看待长期增长和短期刺激

华夏时评:辩证看待长期增长和短期刺激

上市公司的质量,不仅自身的素质要过硬,也要依赖客观的宏观经济环境,所以,我们不仅要辩证地看待中场线资金和短线资金,更要辩证地看待长期的增长和短期的刺激。

本报评论员2025-1-24 18:44:10
在一定的经济增速中实现经济转型

在一定的经济增速中实现经济转型

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将会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更会让更多的经济增长好处落在普通人身上,让他们有更多的经济增长获得感。

本报评论员2025-1-17 19:58:08
华夏时评:提振政策密集发布,耐心期待累积效应

华夏时评:提振政策密集发布,耐心期待累积效应

从目前发布的频率和势头来看,一系列提振政策还会继续,直到累积效应出现,真正地激发市场本身的热情,而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其实是耐心和乐观。

本报评论员2025-1-10 18:31:12
  • 益思

    益思

    “益思”是华夏公益特别推出的一档公益评论专栏,结合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携手各界热心公益的专业人士---解读国家政策,普及公益法律,建言献计,为完善公益慈善思想、提升行业发展理念而持续努力,共创美好。

  • 荀玉根

    荀玉根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 李迅雷

    李迅雷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 李锦

    李锦

    著名国企学者,教授,长江商学院大企业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新华社工作36年。2010年后,相继担任中国企业报总编辑,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政策专家。

  • 金海年

    金海年

    诺亚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华夏时报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