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

2022年能否靠超预期举措来扭转“预期转弱”

2022年能否靠超预期举措来扭转“预期转弱”

总之,供给冲击更多是由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属于短期因素,今后随着疫情的好转,自然会改观。但预期转弱是内在原因,除了通过政策来改变预期外,还可以深入分析哪些预期将有利于促进消费,哪些预期将有利于促进投资,哪些预期有利于增强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的信心,有利于构筑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大底。

李迅雷2021-12-22 10:29:25
523
华夏时评:政策发力靠前,稳中求进可期

华夏时评:政策发力靠前,稳中求进可期

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2022年的经济工作要如何破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明确的回答,中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基本面不改,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本报评论员2021-12-17 23:31:59
11月经济数据的喜与忧

11月经济数据的喜与忧

乐观的是目前随着政策发力,房地产销售有所回暖,并带动房企加快竣工。同时,在出口的拉动下,制造业投资、工业生产等的表现都不错。但我们也要注意到,目前房企的拿地还在进一步下行。另外,在疫情影响下,居民消费迟迟没有修复,而因为缺少合格项目等,基建也尚未发力。

李奇霖2021-12-16 15:47:09
全球碳中和如何拉动国内需求?

全球碳中和如何拉动国内需求?

2016-2020年间全球在碳中和领域的年平均投资规模约为2万亿美元,2030年年均投资规模需逐步升至5万亿美元;近年来能源相关的资本开支在全球GDP中占比约为2.5%,2030年将逐步升至4.5%,将对全球资本开支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2019年全球资本形成总额约为22万亿美元)。

李超2021-12-16 14:31:59
华夏时评: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积极稳妥保证增长

华夏时评:更好满足市场需求,积极稳妥保证增长

我们相信,对2022年的经济形势,市场将会持有更为乐观务实的预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而市场的积极回应,将会是稳定明年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坚实基础。

本报评论员2021-12-10 20:42:02
创新至善 赋能腾飞

创新至善 赋能腾飞

阅读《航空都市:创新未来城市版图》一书之后,印象颇深的是伴随经济全球化与全球城市网络的形成,航空都市借助机场“点到点”的航线连接效率与开放水平,逐渐成为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贾康2021-12-10 16:07:49
2022年十大经济政策看点

2022年十大经济政策看点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政治局会议强调凸显“稳”的基调并不多见,十大经济政策看点值得关注。

连平2021-12-9 11:31:01
什么是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

什么是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

要解决“恶性循环”的问题,关键是要把房子折价抛售的形势给扭转过来,把房企过紧的外部融资约束给松动一下。

李奇霖2021-12-7 14:15:54
平台金融的大思考

平台金融的大思考

该书从金融科技行业角度来剖析金融科技公司、第三方支付、银行业小微贷、智能投顾、信贷、征信等产业发展的热点、痛点问题,提出许多前瞻性的新颖观点,给当下处于数字化转型关键节点的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以启发,助力开阔学术视野,激发行业智慧,促进规范发展。

黄震 张夏明2021-12-6 21:03:48
华夏时评:整治滥用市场地位,保护中小企业主体

华夏时评:整治滥用市场地位,保护中小企业主体

在国内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保护市场主体,尤其是众多的中小企业主体,就是保持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方方面面,更多更到位的帮扶措施,越细致越好,越能落到实处越好。

本报评论员2021-12-3 19: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