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版图扩大方案提交国务院 “一市两法”有望得到解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梁裕 深圳报道
向来以中国“试验田”著称的深圳特区,长期以来却一直被土地面积和“一市两法”的政策所困扰。日前,深圳市常务副市长许勤在广东省政府落实《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表示,深圳特区扩版方案目前已通过广东省审批并提交国务院。困扰了深圳十多年的土地面积和“一市两法”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最终方案尚未定下
按照国家规定,深圳特区有制定特区法规的权利,但适用范围仅限在关内地区,即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四区,而关外的龙岗和宝安两区则必须按照另一套规章制度办事。由于政策不能够统一的执行,使得深圳在城区规划、经济发展和推进相关政策等多方面均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
不仅如此,经济特区的土地面积也是另一个困扰深圳发展的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深圳关内四区的总面积仅为395平方公里,而关外龙岗和宝安两区的面积为1553平方公里,相当于关内四区总面积的四倍。
据了解,目前深圳特区以“二线关”为分界线划分为关内与关外,早在1998年深圳召开“两会”期间,“二线关”的问题就曾出现在当时的议案当中,而此后有关解决“二线关”的呼声也一直没有中断过。
有关此次特区扩版的方案何时能够获批,许勤并未透露。不过此前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相关方案获批来看,历时均超过了一年的时间。而今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方案》),却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为历史之最。
《方案》中明确指出,“涉及到特区范围、土地、金融等重要专项改革,另行按照程序报批。对于一些深圳已经有基础和优势的重大改革事项,将优先考虑放在深圳先行先试。”困扰深圳已久的扩版及“一市两法”问题被正式提到到议程上来。
许勤透露,在此次深圳通过广东省提交国务院的内容当中,较为重要的内容有“扩大深圳特区范围、取消‘一市两法’、深莞惠一体化、政府机制改革、社区股份制改革”等几个方面。不过许多最终方案具体内容均还未定下,比如扩大深圳特区的范围,具体是“扩容”还是“撤关”,目前还不得而知,只有得到相关的批复之后才能够确定。
众多企业受益
深圳市龙岗区宣传部科长秦晓鹏介绍,目前深圳关内与关外在许多政策上都有区别,例如企业在用工方面的最低工资标准特区内为1000元/月,特区外为900元/月。若是能够打破“一市两法”的局面,这对于每年大量前来深圳打工的外来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华夏时报》记者还了解到,“一市两法”一旦取消,众多深圳的上市公司将会成为第一批受益者,许多面临国有资产重整的公司,都将会获得新的创新政策支持,例如新都酒店(000033,SZ)就面临着破产重整的问题。还有今年一直被热炒新能源、核能、垃圾发电等一些能源类相关的上市公司也会受到相关政策所带来的好处。
不仅如此,在政策的支持之下,许多创投也会随之加大对深圳企业的投资力度,在未来很可能会给深圳带来新一轮的投资热潮,这对创业板以及创新型的中小企业来说,则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有地产界内人士认为,深圳扩版对深圳的房地产影响也会非常之大,“虽然在大的层面上来说相关政策都是一样的,但小的地方就很多了,例如建房子的返回地指标,可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指标问题,现在浙江瑞安的房地产就是因为这个指标的因素,导致房价直逼北京和上海两个地区,深圳关外地区和指标问题相关的土地远远高于关内地区,许多炒房的现在根本不是在炒房,而是在炒指标,而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而已。”
该人士还表示,深圳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不断飙升,也有望在深圳扩容后得到进一步缓解,“对于市场来说,深圳扩容能够让市场拥有更多的缓冲空间。”
深化单位土地产出GDP概念
对于日益发展的深圳来说,在土地的使用上显得尤为紧张,更加集约节约使用土地面积是深圳目前的必然选择。
按照深圳的发展规划当中,在土地使用的产业选择上也会深化单位土地面积所产出GDP的概念,“比如说信息网络构建的空间,可以创造出很大的价值,包括腾讯等互联网产业在虚拟空间创造出了巨大的价值,但并不过多地利用现实空间。”许勤说。
许勤还强调,深圳将在去全国范围内首推“虚拟空间”的概念,“我们要更多地针对高端、高附加值和未来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加以引导,其中考核的一个指标就是单位面积的GDP产出。目标是到2020年,要求达到一平方公里GDP产出达到100亿元的规模,这就是一种高密度产出的产业的空间利用。”
据悉,深圳在未来还将会强调“服务性政府”的概念,在加强政府服务性意识、完善特区立法的前提下,不干预企业的具体事务,以便让企业拥有更高的自主性,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