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结算遇冷 深圳试点刚“及格”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梁裕 深圳报道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自实施至今已有3个月时间,在全国五个试点当中,深圳市政府近日率先发布“季报”,截至目前,深圳市已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8笔,累计金额5812万元,占全国结算金额的54%。
不仅如此,早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一直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在过去一个月当中也稍微有所好转。深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将会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业务流程上尽最大努力向企业开放“绿灯”,并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
深圳跑在前头
本周,深圳市政府特别召开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推介会。
据了解,首批获得试点资格的企业,大多出口业务都比较大,而且许多针对欧美出口的企业都是以香港为贸易中转站。香港金管局外事部助理总裁阮国恒表示,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最初的一个月里,香港地区的业务交易总量为4000多万元,而后的8月份业务总量急剧下滑至1800万元~1900万元之间,下滑幅度约为55%,随着8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退税的相关政策,9月份的业务交易量回升到了2800万元。
阮国恒强调,据香港金管局统计,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实施最初的两个月里,基本都属于付款到香港,而9月情况则与前两个月不同,出口和进口的比例各占了一半左右。由于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8月份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但综合3个月的总量来看,能获得这样的成绩还是值得认可的。
资料显示,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五个城市开始进行试点工作最初,首批获得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资格的企业为365家,其中上海市首批获得资格的企业为92家、广州100家,深圳39家、珠海39家、东莞95家。
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行长张建军透露,由于深圳地区的潜力较大,而目前试点企业的数量还远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在第二批已经上报的试点企业名单当中大大增加了数量,若是审批能够获得通过,那么深圳将有超过900家企业获得试点资格。
政府大开绿灯
早先由于出口退税等相关配套制度和政策问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一直饱受质疑,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本周参加深圳推介会的人数远远超过预期,深圳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应春笑称:“这样的推介会下次要去体育馆召开才行。”
《华夏时报》记者发现,目前许多企业都还在观望,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更在意境外客户的态度和未来的政策支持。有企业表示,“其实我们也想加入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大军,毕竟是方便了企业,但顾虑同样也很多,比如早前出现的退税问题,说明结算还不很成熟,我们小企业就怕出这样的情况。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看客户的意向,现在这个业务还没能普遍开展,客户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也想不出来。”
还有企业表示:“我们不是试点企业,以后再看吧,现在外贸本来就不太好做,还是要看人家什么态度。”
而陈应春则表示,深圳市各政府部门在这3个月当中也在不断研究和改进相关措施,以便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一行列当中,原则上向市政府提出试点申请没有门槛限制。在同等条件下,相关部门对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企业提供优先服务,此外,各家银行还将为这些试点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等相关服务。
此外,深圳海关、国税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均表示未来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业务流程上会一路绿灯放行。深圳海关副关长叶金球称,在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企业的报关环节将有所简化,其中包括了出口货物报关单的填写,“币制”一栏只需要填写“人民币”即可,“批文编号”一栏不需要填写外汇核销单编号。此外,试点企业不需要向海关提供外汇核销单。
深圳市国税局相关人士也同样表示,只要企业满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当中的相关要求,目前已不存在任何退税障碍,并同时强调了目前深圳市国税部门对企业退税所注重的几项举措。
虽然深圳市三个月以来的成绩先于其他四个试点城市,但陈应春认为,深圳市目前的成绩“并不理想”,只能用“及格”一词来形容。
陈应春指出,与其他几个试点城市相比,深圳市比邻香港,有着“窗口”地理优势,而香港不仅在人民币结算业务上有着充分的经验和完整的机制,同时也是众多内地企业出口欧美的中转站。深圳市作为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还有着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深圳率先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做到了巴西、俄罗斯等国家,但主要的成交金额还是来自中国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而香港金管局也是主要针对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进行推广活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