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梦想中传递爱心
本报通讯员 肖 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季小舟 北京报道
中国民生银行“非凡财富·2009我的梦想”活动,在上周进入第五场“公益梦”的挑战,“公益梦想者”带着他们的梦想步入梦想的殿堂。在“梦想之路”环节,“公益梦想者”讲述了他们在公益之路上的快乐与艰苦,并带着他们的“梦想记忆”与观众一同分享,他们在公益之路上的不懈追求,也让在场的观众为之感动。
同时,主办方还盛情邀请了中国体育界的“阳光女孩”桑兰、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华农大石希望小学名誉校长徐本禹、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刘国林来担任这场活动的嘉宾。
最终,来自上海的“绿色妈妈”易解放成为了十名“非凡”梦想家之一,7年以来一直坚持在内蒙古植树的易妈妈激动地表示:“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坚持到底,直到我干不动为止。”
痛失爱子后发起母亲绿色行动,坚持将荒漠变成绿洲的易妈妈,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在场的嘉宾徐本禹感动地对易妈妈说:“如果您不介意的话,也可以把我当成您的儿子。”
这些“公益梦想者”,虽然他们的梦想各不相同,但是崇高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值得所有人尊敬的。他们的梦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并不是为了自己,他们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为了让别人活得更幸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绿色妈妈”易解放,女,来自上海
九年前经历丧子之痛
那份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却没有压垮她
却改变了她生命的方向
带着孩子的抚恤金
卖掉诊所和住房
和丈夫一起从日本回国
到内蒙古通辽库伦旗的沙漠种树7年
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
种植8批50万棵树
造林总面积已经超过5000亩
筹集的植树资金总额近100万元人民币
她梦想让荒漠变成希望的绿洲
这位“绿色妈妈”有个特别的名字
叫做易解放
易解放,出生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因为是上海解放的第二天出生的,所以家人给她取了这个特别的名字来纪念那一天。
2000年,易解放的儿子不幸去世。为了实现儿子还未完成的遗愿,旅居日本的她投身公益事业,卖掉诊所和住房,带着孩子的抚恤金,和丈夫一起到内蒙古通辽库伦旗的沙漠种树,并发起了母亲绿色工程行动。
易妈妈认为,台风、暴雨、全球变暖等不断袭击我们的家园,地球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灾难和环境危机,每个人都需要为改变这样的状况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于是她选择了种树,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思念自己的儿子。如果把地球上应该有植被的地方都种植上树,地球的温度应该下降3度,那样,人们和地球上其他生命才能真正获得幸福和舒适的生活。
刚开始的时候,易妈妈艰难地游说日本商家进行投资,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易妈妈的真诚和努力打动了资助者。而易妈妈长期获得海外资助的原因,是因为她十分认真负责,把每一笔费用的出处都做出详尽的说明和报告,这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
易妈妈植树这么多年,往返日本、上海、内蒙古等地的路费,都是易妈妈自己出的。有很多人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对易妈妈的母亲绿色工程行动进行捐助,但有很多人都不留名,易妈妈把找不到捐款人的捐款收据都完好保存。
7年以来,易妈妈种植了8批50万棵树,造林总面积已经超过5000亩,筹集的植树资金总额已近100万元人民币。为争取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还竭尽所能向各界人士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今年有70多名年轻的志愿者和易妈妈一起到内蒙古种树,让她感到很欣慰。人们亲切地称她为“绿色妈妈”。
树已经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每种下一棵树她仿佛就能看见儿子在向她微笑。一棵树就是一粒希望的种子,就是一颗妈妈的心。
“希望校长”王义,男,来自北京
这是一个
北京私立学校副校长和126名在地震中幸存的羌族孩子们的故事
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
孩子们的梦想在对自己的称谓中
“蜀萌·尔玛”意思 是四川的希望
校长王义的梦想在孩子们的未来生活里
带山里的孩子去看一次大海 感受山与海的对话
孩子们的未来需要信心、温暖、包容和快乐
孩子们需要梦想精神引领他们去拥有这些 拥有未来的生活
王义正在用自己的梦想
给予孩子们心灵的抚慰和开拓
这是梦想的传承
梦想需要延续
2008年暑假,126名地震中幸存的四川映秀、阿坝州茂县的羌族孩子们,在北京的一家私立学校开始了他们一年的生活。王义,就是这所普通私立学校的副校长。
这些孩子在地震中痛失了亲人,在政府的帮助和企业的赞助下,来到新的学校开始学习生活。王义希望孩子们在北京除了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帮助他们修复心灵的创伤,早日从悲痛中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
在北京学习生活的一年里,这些孩子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有个16岁的少年,刚来的时候是个小混混的样子,喜欢打架,学习也不好。到北京三个月后,学校把他妈妈接来,他一下子就给母亲跪下了。从此,他自己默默努力,成绩一下子提高几十分。
在北京这些孩子重新感受了温暖和快乐,他们称自己是“蜀萌·尔玛”,意思是四川的希望。学校也在用一切方法让他们从不幸中恢复平静,使得他们拥有正常的生活。
这些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这次到北京是他们第一次走出大山,小时候对海的印象就是课本中的,海一直都是孩子们的向往。也许对别的孩子来说,去旅游看海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这群来自大山里的羌族孩子,他们从来都没有见过大海,对他们来说,海是他们梦想的地方。
身为副校长的王义,想帮助孩子们真正走出阴影,并帮助他们实现看似简单的愿望,因此,王副校长最大的梦想就是带着这些山里来的孩子去看一次大海,让他们有一个山与海的对话,见识了天地的广博,他们会对未来的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和希望。
“瞭望记者”孙春龙,男,来自北京
一次采访偶见流落缅甸的远征军老兵
让他有了这个为之孜孜追求一生的梦想
孙春龙要帮老兵回家
回家 一个让人温暖而又心酸的字眼
一件简单又困难的事情
就是孙春龙为之一直努力的最大梦想
因为他的努力
已经有9位离家几十年的老兵第一次回到了家
他仍在继续努力
让这些流落异乡的抗日老兵都能回家看看
孙春龙 帮助老兵回家
也带我们的心灵回家
孙春龙,《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一次采访中,他遇见了流落缅甸的远征军老兵,白发苍苍的老兵告诉他,这辈子最后的愿望就是想回故乡看看。
看到这些当年保家卫国、抗战杀敌的老兵至今流落异乡,于是,孙春龙开始发起了接老兵回家的行动。孙春龙说:“回家的路不好走,特别是对那些在缅甸呆了几十年的老兵们,他们在梦里,也一直眺望着家的方向。”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孙春龙的努力和各方人士的帮助下,9位至今流落缅甸的老兵在离家几十年后第一次回到了家。
这个场面无不感人肺腑,这些抗日中的无名英雄终于得到了更多人的尊重和铭记,也了却了困扰一生的思乡情。孙春龙,一个同样需要致敬的名字。
“熊猫阿姨”侯蓉,女,来自成都
给大熊猫一个真正的家
是熊猫阿姨侯蓉的梦想
她爱世界 爱生命 爱大熊猫
15年 陪伴大熊猫 照顾大熊猫
她知道大熊猫需要什么
也为这个知道在努力 在奔波 在梦想
都江堰大熊猫野放基地
在梦想中雏形渐现
熊猫阿姨的爱
在梦想中传递蔓延
侯蓉,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15年来她致力于研究大熊猫的繁育工作,成绩斐然,现在又涉猎其它濒危保护动物,如华南虎。
大熊猫的繁育能力极低,人工养殖也面临很大的困难,经过多年的努力,22年以来人工培养的大熊猫,从最初的6只,已经发展到82只了。现在大熊猫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友好使者,在世界各国深受欢迎。
现在熊猫阿姨侯蓉正在为筹备熊猫的野放建立一个基地而奔波,给熊猫一个真正的家,让它们更自由地生活是她的最大梦想。
侯蓉说:“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当你见到它的那一刻,就会被它的样子吸引,但你是否知道,其实你的一点点帮助,就能让大熊猫多一寸自由的空间。”
大熊猫看起来憨态可掬,但是饲养的难度非常大,大熊猫每天要吃掉200斤竹子,每只大熊猫光是一年的伙食费就需要5万元,除此之外还需要医疗、饲养费用等,现在预算的缺口很大。
但是大熊猫毕竟是野生动物,不应该永远被关在笼子里,野生放养基地才是大熊猫最理想的家园。相信在野放基地里,大熊猫将在人类的帮助下,更好地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反扒义士”仔仔,男,来自广州
宝贝回家
是仔仔的梦想
如果有一天 所有的孩子都幸福地生活在父母身边
不再有欺骗 诱拐和悲伤
这位面具人也将能够真实面对生活
他曾是军人
曾经志愿反扒 志愿反传销
两年前义无反顾投入解救被拐儿童的“宝贝回家”计划
历尽艰辛 解救了39个孩子
送宝贝们安全回家
让孩子们能安全健康地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
是仔仔的梦想
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梦想
仔仔 在行动
仔仔,只是他的网名,由于他特殊的身份,他必须要将真实的自己隐藏好。身为退伍军人的仔仔,虽然不是警察,却义务做着卧底的工作,这让他的身份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仔仔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却冒着危险,解救被拐卖、欺骗的儿童。
仔仔出生在四川阆中,13岁辍学,2年后去了少林寺,19岁当了武警,21岁退役到广州打工。仔仔在广州一边打工,一边开始做着义务反扒的工作,后来他看到被传销欺骗得倾家荡产的人,又开始配合警方进行反传销,曾解救了许多深陷传销泥潭的人,达2000人次。
200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仔仔看到了被人贩子毒打的被拐儿童,于是他开始投身“宝贝回家”计划,经常冒着危险做卧底取证,甚至以身做饵引出犯罪分子进行现场抓捕。
仔仔也曾经遇到过一些惊心动魄的事情,但是他在做卧底之前,把危险的各种可能都考虑进去了,尽量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仔仔说:“当你亲眼看到一个被拐卖的孩子回到妈妈的怀抱,你就会知道,帮助一个孩子回家,根本不需要理由。”
为了解救被拐儿童,仔仔花掉了自己大部分的积蓄,幸运的是,这件事情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自己,卧底的事情仔仔很少告诉家人,每次解救成功之后,喜悦之情他才会和家人一起分享。
仔仔觉得,解救这些被拐儿童,是源于一种社会责任感,他说:“如果我真的为此付出,甚至是我的生命,我为这些孩子都能回到母亲的怀抱,让更多的人贩子不再有犯罪的念头,推动这个社会现象的消失,我就是值得付出生命的,我会很欣慰。”
经过两年来和警方的密切配合,仔仔已经成功地解救了40名儿童,全部把他们送回了父母亲的怀抱。看到孩子与父母重逢后的喜悦和幸福,仔仔觉得那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明星交警”谭乔,男,来自成都
让每一辆车安全在路上
是每一个人心中的希望
是交警谭乔心中的梦想
他来自成都
带着四川人特有的热情 开朗和幽默
用自己的每一天 每一句话 每一次行动
让所有人都轻松接受交通法规 了解安全知识
他是拥有自己粉丝团的交警
他是会唱歌的交警
他是主持人交警
他是梦想成立第一家安全驾驶俱乐部的交警
他是大家喜爱的交警
他是谭乔
谭乔,成都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宣传处民警,业余做成都电视台交通节目“谭谈交通”主持人。谭乔在执勤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地方特色的幽默方式,轻松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别致生动,深受驾驶员的喜爱,网络上还广泛流传着“谭乔语录”,作为一名普通交警,他还有着自己的粉丝团——“荞面”。
交通违章是道路安全的重大隐患,开车最重要的是保障安全,既是对自己生命的保障,也是对他人生命的负责。有时候,不少司机和行人明明知道有危险,但是还存在侥幸的心理,不顾交通规则。谭乔认为,自己作为一名交警,有责任让司机和行人深刻地意识到,交通安全每一分钟都不能忘记。
小时候背书总觉得又痛苦又没效果,不过听歌记歌词倒是记得很快,于是,谭乔把交通安全语录编成了歌词,然后推广给司机朋友们,实践下来效果很好。
谭乔通过自己的努力,成立了安全驾驶俱乐部,参加俱乐部的司机车上都会贴上安全标志,贴上了这个标志,就意味着司机郑重承诺今后驾驶不能交通违章,让司机在意识中有一个无形的约束。
谭乔的安全驾驶俱乐部平时还通过提高驾驶技术的交流、安全法规的培训等进一步为安全驾驶做准备。谭乔说:“开车容易,开好车难,把车开好才是难上加难,如果每个人都好好开车,那么,城市的道路畅通将不再是个梦。”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