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黄金“大劫案”中国大妈套牢记。

作者:张伟楠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7-03 17:27:00

摘要:4 月中旬,国际金价一度跌破1400 美元大关,最低跌至每盎司1321 美元。这次断崖式下跌让一些手头握着滚烫现金苦于无处投资的“中国大妈”找到了突破口。

 4 月中旬,国际金价一度跌破1400 美元大关,最低跌至每盎司1321 美元。这次断崖式下跌让一些手头握着滚烫现金苦于无处投资的“中国大妈”找到了突破口。


   4 月20 日是个周六,菜百投资金条的销售价格是289 元/ 克,虽然销售人员表示当天的备货很充足,不会断货,但开门营业不到两个小时,20 克和30 克的投资金条还是断货了。
   王阿姨是当天的“抢金大户”。因为儿子已近而立之年,王阿姨和老伴为儿子准备了一笔购房首付款。因为楼市的前景不太明朗,老两口决定用这笔钱购买黄金。那一天老两口一举豪掷近150 万元,买了5 公斤金条。
   “其实我早就想买黄金了,2009 年的时候就有这个想法,那时候一克才180 多块钱,后来涨到三四百块钱,就不敢买了。这回金价掉下来了,我和老伴一商量,觉得应该买,不论什么年代,金子都是钱啊!”以心理预期价位买到了黄金,王阿姨话语间不免露出得意之色。
   在与北京菜百齐名的另一大金店——国华商场内,刚刚买了1 公斤投资金条的李大妈告诉《CM 华夏理财》记者:“前两天,我已经买了1 公斤金条。当时就捡了个漏儿,基本上是以最低价买入的。如今价格虽然有所波动,但价位还可以接受,所以想看看,价跌下来再买点儿!”
   李大妈对黄金长期看好,“价钱再怎么跌,黄金还是硬通货,买金不会像炒股一样一下子赔光了,也不会
像投资房地产那样受到这种、那种限制。”
   年轻辣妈陈端端(化名)的购金理由则是喜欢和保值,虽然不是黄金控,但她对黄金首饰情有独钟。在她家的资产配置中,黄金的比重虽然不高,但却是必不可少的。除了从去年开始做的定投基金和之前买的保险类理财产品外,不定时购买黄金也被她列为积累家庭财富的重要途径。
   端端并不在意黄金短期的涨跌,她说遇到孩子生日、结婚纪念日、情人节等值得纪念的日子,不论金价如何,她都会买一些黄金,只是多少不同罢了。“金价高就买个饰品戴戴,价低就买个金条刻上名字、日期,一次买个几十克、上百克,慢慢积累,以后给孩子留着,既是一笔财富,也有纪念价值。这既不会占用太多钱,也不会对家庭生活有太大的影响。”
   “现在孩子还小,等过个20 年,黄金还是能兑现出比较高的市值。孩子有什么急用了,还能及时兑现出来,总比在银行存钱要好。”端端说。
   “吃了么您?”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京腔京调的问候语。但在今年五一前后,“买黄金了么您?”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确实,黄金大降价对中国大妈而言就好比北京东三环的房价从4 万降到了3 万,老百姓怎么会不抢?百姓只在乎值与不值,哪管华尔街的大鳄们做空还是做多!
   在4 月份以来这轮购金潮中,中国大妈有多少买多少的气势确实震惊了金融大鳄,随后国际金价止跌企稳,并小幅上涨,而中国大妈完胜华尔街的相关报道更冲击着不少投资者的视神经。
   好景不长,在经过一番小幅反弹之后,黄金价格5月份开始连续下跌,按可比价格计算,4 月底抢购黄金的中国大妈们,几乎全线被套。一时间,同情声、嘲笑声甚嚣尘上。
   中国消费者向来“买涨不买跌”,这次却一改以往的思维习惯,趁着回调,像买白菜一样抢购黄金。究其原因,其中不乏国人对黄金的崇拜。
   自古以来,黄金都是财富的象征,是皇亲贵胄尊享的奢侈品,是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而且,虽然黄金目前已不承担货币功能,但几千年来,人们对黄金价值有着普遍认同,这也奠定了黄金的长线价值。
   事实上,即便中国大妈抢金300 吨的数字属实,但对抗金融街大鳄也是杯水车薪。金店内的黄金量和整个黄金市场相比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而中国大妈买入的黄金量,在整个黄金市场的占比就显得更加微不足道了,根本不能从根基上撼动整个金市。更何况,中国大妈购买的黄金条块、黄金首饰,与金融市场上的黄金期货本就不是一码事。
   “黄金不是为了中短期盈利而配置的投资品,从确保家庭资产安全的战略角度看,黄金是中长期投资必须配备的。”中国黄金协会会长张炳南认为,“家庭货币资产的一部分转化为黄金,由‘虚’转‘实’,本来就是为了做中长期储备。这个月购买了黄金,不是为了下个月赚钱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