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敬轼:肯德基并非跃进式发展
摘要:近日,肯德基大连星海餐厅开业,至此,肯德基在中国的餐厅总数达到了4000家。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介绍,在我国,标准化体系的连锁餐饮企业超过1000家店的只有三四家,突破2000家店以上的只有1家。
近日,肯德基大连星海餐厅开业,至此,肯德基在中国的餐厅总数达到了4000家。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介绍,在我国,标准化体系的连锁餐饮企业超过1000家店的只有三四家,突破2000家店以上的只有1家。可以说,肯德基已成为中国餐饮市场上门店数量最多的标准化连锁企业。而肯德基方面还表示,未来将超越前两年每年400家的开店速度,将以每年不少于500家的数量扩张。肯德基如此快速扩张的底气何来?其未来的战略走向又将是什么?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主席、首席执行官苏敬轼接受媒体采访时,依旧显示出了对品质把控力的自信心,并不断强调“立足中国”仍是肯德基的最重要法则。
苦练内功后的逆势增长
《华夏时报》:突破4000家门店后,肯德基是不是要进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飞速发展期?
苏敬轼:体系发展大了,管理难度也会加大,肯德基并非是跃进式发展,而是按照科学可靠的路径在走。其实反观肯德基在中国发展的历程,我们一直不失谨慎。从1到1000家店肯德基花了17年时间,这就是在苦练内功、夯实基础。之后肯德基才开始突飞猛进。从1000家到3000家店,肯德基用了6年;从3000家到4000家,肯德基只用了两年。虽然经济环境给企业带来压力,但肯德基一直保持着逆势增长的劲头。
《华夏时报》:目前一线城市的租金不断上涨,肯德基未来是否会更多转向三四线市场?
苏敬轼:我们会有定价措施等办法,价格会做阶段性调整。目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仍在加速进行,也在不断产生新的商业机会,因此肯德基在一二线城市不会放缓脚步。未来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门店比例可能会对半,三四线城市的拓展可能会更快,四五线城市和乡镇都有着更广阔的空间。
《华夏时报》:门店多了,餐厅选址上是否会降低标准?
苏敬轼:会关注像大连这样代表着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城市。这次的第4000家店就很有代表性,选在了大连的著名旅游区星海公园内,餐厅距离大海不足百米,二层是一个观海平台,有遮阳顶棚,还做了风帆造型的设计。这还是一家汽车穿梭餐厅,除了在店内正常用餐之外,驾车的顾客还可以在不下车的情况下便捷购餐。这有可能成为大连的一个新地标。
《华夏时报》:门店数量更多,标准化经营的压力也会更大,如何应对?
苏敬轼:肯德基进入中国25年了,已经建立了成熟的供应链、人力资源体系以及管理模式,最大可能地保证了每一家餐厅都品质如一。
《华夏时报》:未来加速开店,是不是意味着连锁经营业态也会有所调整,比如加盟店的数量会增多?
苏敬轼:肯德基在美国的特许经营店(加盟店)有其产生的时空背景。肯德基进入中国的初期就依托于因地制宜的思路,打造了直营店模式。目前肯德基直营店的比例仍然超过90%,现在虽然每年有不少加盟商进入,但是其比例在短时间内难有大的突破。
品牌要有完整的人格
《华夏时报》:目前麦当劳的门店数量还不及肯德基的一半,如何做到快速超越对手?
苏敬轼:中国对饮食的需求很大很复杂,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也从没有复制肯德基在国外的模式。几年前肯德基推出了“新快餐”,区别于“传统洋快餐”。传统快餐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是高度标准下的量化生产,没有与时俱进。我们要让消费者看到一个品牌是如何转变的,如何与他们结合的。25年前,肯德基只有原味鸡、土豆泥、可乐等8种产品打天下,现在有油条、豆浆、米饭、“烤鸭”、烧饼等,各类中国人熟悉的食品都可以吃到。肯德基的经营方式会有意去附和中国人生活需求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还在继续中。
《华夏时报》:食品安全是目前中国餐饮业的头号问题,肯德基是否会让“苏丹红”事件的警钟长鸣?
苏敬轼:我当然还记得这件事,“苏丹红”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们国外的一套拿进来后必须做重新思考,因为肯德基在国外的供应链都是有多年历史。在那之后我们对所有供应商提出了很多要求,不停地检查、淘汰。
《华夏时报》:有专家说,连锁餐饮企业开了几家店成功是靠产品,开了几十家成功是靠标准化,开了几百家成功是靠供应链,开了几千家成功是靠人才链和价值观。肯德基的价值观是什么?
苏敬轼:品牌就像一个人,如果只有贪婪,是不会有朋友的。品牌对自己一定要有期许,有完整的人格。只有为群体做贡献、诚信的、有良好道德价值观的品牌,消费者才会衷心接受。这也是我们的员工希望看到的。
苦练内功后的逆势增长
《华夏时报》:突破4000家门店后,肯德基是不是要进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飞速发展期?
苏敬轼:体系发展大了,管理难度也会加大,肯德基并非是跃进式发展,而是按照科学可靠的路径在走。其实反观肯德基在中国发展的历程,我们一直不失谨慎。从1到1000家店肯德基花了17年时间,这就是在苦练内功、夯实基础。之后肯德基才开始突飞猛进。从1000家到3000家店,肯德基用了6年;从3000家到4000家,肯德基只用了两年。虽然经济环境给企业带来压力,但肯德基一直保持着逆势增长的劲头。
《华夏时报》:目前一线城市的租金不断上涨,肯德基未来是否会更多转向三四线市场?
苏敬轼:我们会有定价措施等办法,价格会做阶段性调整。目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仍在加速进行,也在不断产生新的商业机会,因此肯德基在一二线城市不会放缓脚步。未来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门店比例可能会对半,三四线城市的拓展可能会更快,四五线城市和乡镇都有着更广阔的空间。
《华夏时报》:门店多了,餐厅选址上是否会降低标准?
苏敬轼:会关注像大连这样代表着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城市。这次的第4000家店就很有代表性,选在了大连的著名旅游区星海公园内,餐厅距离大海不足百米,二层是一个观海平台,有遮阳顶棚,还做了风帆造型的设计。这还是一家汽车穿梭餐厅,除了在店内正常用餐之外,驾车的顾客还可以在不下车的情况下便捷购餐。这有可能成为大连的一个新地标。
《华夏时报》:门店数量更多,标准化经营的压力也会更大,如何应对?
苏敬轼:肯德基进入中国25年了,已经建立了成熟的供应链、人力资源体系以及管理模式,最大可能地保证了每一家餐厅都品质如一。
《华夏时报》:未来加速开店,是不是意味着连锁经营业态也会有所调整,比如加盟店的数量会增多?
苏敬轼:肯德基在美国的特许经营店(加盟店)有其产生的时空背景。肯德基进入中国的初期就依托于因地制宜的思路,打造了直营店模式。目前肯德基直营店的比例仍然超过90%,现在虽然每年有不少加盟商进入,但是其比例在短时间内难有大的突破。
品牌要有完整的人格
《华夏时报》:目前麦当劳的门店数量还不及肯德基的一半,如何做到快速超越对手?
苏敬轼:中国对饮食的需求很大很复杂,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也从没有复制肯德基在国外的模式。几年前肯德基推出了“新快餐”,区别于“传统洋快餐”。传统快餐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是高度标准下的量化生产,没有与时俱进。我们要让消费者看到一个品牌是如何转变的,如何与他们结合的。25年前,肯德基只有原味鸡、土豆泥、可乐等8种产品打天下,现在有油条、豆浆、米饭、“烤鸭”、烧饼等,各类中国人熟悉的食品都可以吃到。肯德基的经营方式会有意去附和中国人生活需求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还在继续中。
《华夏时报》:食品安全是目前中国餐饮业的头号问题,肯德基是否会让“苏丹红”事件的警钟长鸣?
苏敬轼:我当然还记得这件事,“苏丹红”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们国外的一套拿进来后必须做重新思考,因为肯德基在国外的供应链都是有多年历史。在那之后我们对所有供应商提出了很多要求,不停地检查、淘汰。
《华夏时报》:有专家说,连锁餐饮企业开了几家店成功是靠产品,开了几十家成功是靠标准化,开了几百家成功是靠供应链,开了几千家成功是靠人才链和价值观。肯德基的价值观是什么?
苏敬轼:品牌就像一个人,如果只有贪婪,是不会有朋友的。品牌对自己一定要有期许,有完整的人格。只有为群体做贡献、诚信的、有良好道德价值观的品牌,消费者才会衷心接受。这也是我们的员工希望看到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