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影评:新式类型片集中涌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钰 北京报道
继7月的市场态势,8月依然是国产片占据主导。但与7月《画皮2》独霸天下不同的是,8月的电影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类型、多主题的格局,尤其是几部新式类型片的出现,另人耳目一新,也极大地拓宽了受众的审美视野。这些类型片的试水,或将为日后的电影制作提供重要的案例参考,也将有助于中国电影跳出题材雷同、风格趋同的怪圈。
《听风者》:国产谍战戏的新玩法
没有好莱坞谍战片里炫酷的高科技,没有拿国家机密和总统“开涮”的桥段,国产谍战戏究竟能看什么?
《听风者》也许能提供一种答案。该片聚焦于1949年神秘部队701的“反潜伏”战役,一个混迹于江湖的盲人调音师何兵被带回701,依靠自己的过人听力履立新功,也由此揭开了一波又一波的凶险的敌我暗战。其实,这样的故事观众并不陌生,麦家的小说《暗算》早已拍成电视剧。此次电影如何突破之前的艺术改编,如何避免模仿好莱坞谍战引起观众反感,是最为迫切的问题。
电影是大屏幕的艺术,麦兆辉、庄文强(以下称麦庄)两位导演决定用镜头来展现 “听”——这一影片种最为重要的元素,这无疑是前无古人的尝试。麦兆辉表示,当初决定开拍《听风者》,他眼前浮现出的并非画面,而是声音,因此在表达梁朝伟“听”之神奇时,要下苦功。比如,一般影片只需要做10组声音,《听风者》足足做了27组;有时工作人员用三小时的时间,才做出相当于影片中两秒的声音效果。成为该剧重点打造
但仅有超凡的“听戏”不足以支撑一部谍战影片的精神内质。仅从窃听题材来说,麦庄似乎在“吃老本”,他们之前执导的《无间道》、《窃听风云》都已经用过类似元素,并几乎将“听”把玩到了极致。因此对《听风者》来说,窃听只能是一种手段,影片的核需要重新寻找。
其实早在2003到2004年间,麦庄就已经拜读过麦家的原著,其实除了充满机智交锋、紧张刺激的剧情,《暗算》最吸引他们的地方还在于它的“传统”。在麦庄看来,传统谍战题材分为美式与英式,前者比较多动作、枪战和大场面,后者则更多属于心战范畴,《暗算》的风格显然是英式的,而且它古典,比拼的器材是无线电,算分的技法是人工破译,这种复古的游戏玩法,也成为《听风者》最终的成色,为其披上了一层骨子里的厚重感。
因此,麦庄对《听风者》的最终定位是“谍战的壳,套上心战的核”,悬疑感始终是牵制观众前行的诱饵,关于人心的暗战,则会是全片深层次的情感基础。尤其是要遵循这样一个心理逻辑——701部队所有人的出发点是“牺牲”,在决定去牺牲那一刻,究竟什么东西驱使他去做这个决定?
关于牺牲者的心路历程,这就是《听风者》最为不一样的谍战世界。不仅如此,牺牲者何兵还是个极为复杂的人物,将《闻香识女人》中的阿尔·帕西诺、《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乃至于《那些年》中的柯景腾身上的特质一网打尽,这也改变了以往谍战英雄平面化的形象局限。
《边境风云》:国内首部犯罪情感题材
在中缅两国的边境,因一起毒品交易的意外事件,毒贩劫持了女孩小安为人质,抚养其长大,两人相爱,并结为夫妇。多年后欲金盆洗手的毒贩带着女孩在警察的追捕、黑帮的追杀、女孩父亲的怨恨等重重包围下试图干完最后一票,绝境求生。
这是《边境风云》的故事。它很容易让人们联想起吕克贝松执导的经典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对此,该片主创也不否认,演员王珞丹认为这两部电影“都是社会身份边缘化的老男人与年龄相差悬殊的小萝莉产生的不可思议的爱情”,而且《边境风云》中的女孩是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绝境中,爱上罪犯——这样的极端情感在之前的国产片中鲜有,更没有作为过一部影片的主要线索和内核。早前,该片监制宁浩就表示,该片与一般犯罪类型片不同的是它更侧重人与人的情感。主演孙红雷则认为,这是他所认定的国内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犯罪情感电影,之前都是些模仿好莱坞之作。导演程耳认为,《边境风云》表面是治安问题,实际上是情感问题,“是讲在地域离得很远和时间上很有跨度的一群人,通过几件很偶然的事,最后他们走到了一起,而 且他们各自的命运就再也回不去了的故事”。他强调电影拍摄的时候将情感放在了剧情逆转的一个点上,“虽然大家身份千差万别,可能有的是干坏事的,有的是干好事的,但我们如果跳开一点,从高处看的话,他们不过是个个体,有各自的世界、各自的快乐忧伤,还有他们不可逆转的命运”。
是否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隐藏着极端的情感倾向?只不过缺少让它滋生的土壤和一个迸发的契机?
其实,在程耳之前的电影中就已隐约看到答案。程耳的处女作《犯罪分子》就用一个看似平淡却暗藏玄机的故事刻画了现代人的重重压力和与之共生的内心善恶交锋。之后的长片《第三个人》强调的是在看似波澜不兴的日常生活背后隐藏的巨大的人格分裂和精神困境。到今天的《边境风云》,镜头语言和叙事方式不再那么“诡异”,程耳用一个更能被市场接受的产品,去试图敲开人们很少也不敢去触碰的潜在情感冲动。
《做次有钱人》:小成本打造首部“萌”喜剧
何谓“萌”?其本意是“感到喜爱、欣赏、使人感到愉快等心情的形象”,后来因为成为动漫用语而流行开来,可简单解释为可爱。那所谓的“萌”电影,自然要具备欢喜感、清新感、可爱感。
一个讨巧的故事是“萌”的根基所在。《做次有钱人》讲述了一个社会底层的年轻人因被人陷害凭空有了十万元的赌债,在无退路的情况下,当上了与自己长相极为相似的地产大亨的替身。这个“影子富豪”由此开始了有钱人的历程,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又耐人寻味的故事。剧中尽是小人物在普通人生中的嬉笑怒骂,又有对房地产和慈善基金内幕的辛辣调侃,电影语言凸显了“萌”的风格。善与恶的戏剧式的较量、对人生的真诚与渐渐显露的爱情,还有时时的小感动,诸多的电影元素也透出“萌”。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这样总结该片的“萌”,有情感,有情节,有情趣,有情爱。
其实,要真正理解片方所打出的“萌”喜剧的含义,还需承接之前的类型片做系统分析。
2010年电影市场曾横空杀出一匹黑马——小成本电影《人在囧途》。由于该片故事讲述的精巧和对“囧”特色的精准把握,后被公认为是国内首部“囧”喜剧,。今年,北京中映联合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再次操刀,推出“萌”劲十足的《做次有钱人》,以接棒《人在囧途》的囧。作为《人在囧途》的姊妹篇,《做次有钱人》继承了其轻松幽默的搞笑风格,无论情节设置、演员表演还是台词,都剑指国内先锋喜剧片。
但“萌”并不意味着浅薄,《做次有钱人》名字虽然喜感,内里装的还是个严肃的人生问题。如果真的让你做一次有钱人会怎样?影片给出的答案是:与其痛苦地做个富豪,不如快乐地做个普通人。在物欲盛行的当下,“有钱人”构成了一个阶层,更由此衍生出许多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做次有钱人》恰是一面映射社会矛盾的哈哈镜,“萌”出了社会和人心该去的方向。导演万里也是这样的创作初衷,“我想拍摄一部接地气面向老百姓的电影,我原先对生活的感觉是凄、困、囧,但通过拍摄这部电影,我觉得做人应该像剧中的那些小人物一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起飞》:冒险主题下的情趣片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但爱情电影还有什么创新的空间?
近两年的七夕档和情人节档都在不断为爱情片拓宽思路,但除了《将爱》是承接集体记忆而票房大卖之外,赢得市场的突破之作依然难觅。今年8月七夕档,《一起飞》或将打开一个新局面,因为它首次将时尚爱情装入了冒险主题内,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近日,《一起飞》成为首部以“特邀展映作品”身份参加韩国富川国际幻想电影节的中国影片。该电影节的参展影片都是以新感觉和新技巧创作的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有趣、有惊而又有情。《一起飞》正是凭借奇幻情节与冒险主题获得关注。
在“冒险”中展开的爱情自然有着不一样的魔力。富家千金与退役特种兵因一次空中动力伞的技术实验意外相识,两人起先因性格不合,彼此不服,口角不断。怎料在脱险过程中,勇武帅气而身手不凡的特种兵逐渐俘获了富家女的芳心。虽然是一段富家女与极限运动男之间的高空恋情,但爱情的终极问题依然是本片要探讨的。导演表示,《一起飞》讲的其实就两件事,一个是“怎样爱”,一个是“该爱谁”,尤其是女主角要面临在“经适男”和“金领男”中做出艰难抉择。
好看的爱情片可以是多元素的,而且应该是多元素的,《一起飞》给予了证明。浪漫、惊情、搞笑,《一起飞》一个不落,但丝毫不显凌乱。五分钟放个笑料,十分钟抖个包袱,时而惊险,时而温情。因此虽然是小格局电影,却构成了一部精致有趣的爱情小品。
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的韩剧爱情片,一大卖点就是时尚元素,总能引领流行风潮,但国内的时尚爱情片在这方面一直未能达到理想效果。《一起飞》试图在这方面有所斩获。女主演张娜拉在电影中的服装、配饰、箱包都由韩国顶尖时尚顾问Oh Minjeong一手操办,以达到精致、养眼的视觉体验。
《一起飞》的启示是,展现爱情似乎是最简单的事情,但要把这道老菜炒出新感觉,就要敢于“冒险”,让爱情在极限的动态中发生、绽放,毕竟如今的观众是如此挑剔,挑战他们的爱情设定需要勇气和智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