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凯必盛:奥运世博的民族品牌“门道”

作者:胡钰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1-05 17:55:49

摘要:凯必盛:奥运世博的民族品牌“门道”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钰 北京报道

   10月31日,对于凯必盛是个特殊的日子,在北京,凯必盛获得第四届中国CEO高峰论坛最具成长性企业殊荣;在上海,随着上海世博会的圆满落幕,凯必盛为中国国家馆以及诸多上海标志性建筑打造的自动门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从鸟巢、首都机场T3航站楼到中国国家馆,凯必盛接下的都是事关国家形象的工程,一扇扇“国门”从这里走向了世界舞台,而企业其间付出的智慧和汗水也超乎寻常。
    “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竞标中,我们遇到了很强大的外国对手,他们的实力和品牌都是一流的,凯必盛是当时唯一一家参与竞争的自主品牌。”凯必盛集团副总裁隋晓丽告诉本报,凯必盛的一大杀手锏是规模优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这家企业已经成为亚洲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水平最高、产品和服务范围最广的自动门制造商之一,代表了中国自动门业发展的最高水平。但仅有硬实力还不够,由于T3航站楼是出自法国设计师之手,很多工程要针对性地满足这座建筑的特殊要求。凯必盛的快速反应和设计能力在这时发挥了关键作用,最终,中国的自主研发的产品拿下了T3航站楼自动门工程。
    上海世博项目再次考验了凯必盛。早在去年9月,凯必盛宁波公司就召开了世博项目动员大会,集团领导亲自挂帅,定下了抢占20天,力保完成世博项目初期阶段工作的目标。其实,每一次的“国门”重任,产品要求往往会超出常规规格,一些超高、超重量的工程难题随之出现。凯必盛通常会组织一个专门的团队,做技术、服务、销售、售后等全方位的支持。隋晓丽表示,这些重大项目中,企业的盈利已经退居其次,凯必盛更多的是要承担社会责任,为产业和国家形象背负使命。
    在商业自动门领域,凯必盛已经拿到了一张不错的成绩单,而这家企业的市场雄心远不止于此。凯必盛集团董事长石建立在之前的专访中表示,能否在商业自动门之外拓展出家用市场,是未来企业创新的一大关键。而近20年来,很多国际企业都在尝试把商业市场的模式用在自动门的家用化,却没有一家成功。
    简单的拿来主义并不奏效。要打开家用市场,需要克服自动门噪音、价格、结构改造、安装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当然,还要突破现有的消费理念,企业需要肯花精力和时间去引导和培育市场。隋晓丽说,其实自动门的家用空间很大。比如在客厅和厨房之间,主妇端菜出来,难免手上有油渍,如果脚碰一下门,门就自动打开,就可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面对中国市场,即便是商业自动门领域,凯必盛依然大有可为。在日本,即便是很小的环境里,比如便利店之类的场所也安装了自动门,至少免去了天冷时伸手推门时的冰冷。相比之下,中国市场还有待扩展和深耕。凯必盛要做的,就是以高科技含量的自动门产品,为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打造出一个更为舒适化、人性化的空间。
    石建立说,要达到企业愿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凯必盛靠的就是花大气力研究和积累技术。这不仅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门用15年时间就赶上世界先进步伐的宝典,也是企业一切未来战略的基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