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蔚来陷入“缺芯”困境 全球汽车产业或再掀停产潮

作者:刘凯 于建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4-03 12:28:01

摘要:芯片是信息产业的关键部件,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短板。随着新产业生态的到来,我国汽车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拓展,尤其是智能化、电动化、自动驾驶的蓬勃兴起,导致车载芯片的用量也越来越高,对芯片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蔚来陷入“缺芯”困境 全球汽车产业或再掀停产潮

见习记者 刘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建平 北京报道

全球“缺芯”危机自去年年底爆发以来,至今仍在持续蔓延。

3月26日,蔚来汽车对外宣布,由于芯片短缺,公司决定自2021年3月29日起,将合肥江淮蔚来制造工厂暂停生产5个工作日。事实上,蔚来汽车对“缺芯”带来的影响也早有预估。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在3月2日举行的蔚来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芯片对供应链的影响非常大,对蔚来二季度的汽车生产确实有一些影响,但是目前来看基本上还是能够满足正常的计划,不过还是有很高的风险。”

多家车企减产停工 芯片短缺影响多大?

4月1日,蔚来汽车公布2021年3月及一季度交付成绩。数据显示,蔚来3月交付7257台,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73.4%。蔚来一季度共交付20060台,首次达成单季交付2万台,同时也完成了此前发布的20000-20500辆交付预期。虽然此次停产并未对蔚来一季度交付量产生影响,但受芯片短缺和电池供应限制,蔚来汽车月产1万辆的产能,目前仅能达到7500辆的月产,若芯片短缺问题持续,势必会严重影响蔚来汽车之后的交付。

据市场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最新统计,截至到2021年3月29日,全球共六家汽车制造商因芯片短缺而减产的汽车数量达到6.5万辆。截至目前,芯片短缺已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115.7万辆。预计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将因此减产超200万辆。

在蔚来发布停产公告的前两日,特斯拉宣布上调Model Y的起售价,这次涨幅,不仅是价格上的冲击,同时也暴露了在全球电动化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隐患”——芯片供应不足。

与此前中美贸易对抗,美国对华为进行芯片制裁不同,此次芯片危机是全球性的,不仅是中国车企受到影响,“缺芯”成了全球车企最真实的写照。此前福特、通用、本田、大众等车企均因芯片问题被迫减产,菲亚特克莱斯勒、日产、戴姆勒、斯巴鲁等多家车企被迫停产。缺芯原因很复杂,主要是上游产能不足、自然灾害以及供需时间错配。3月31日,IHS Markit数据显示,最近美国得州的暴雪及Renesas芯片厂火灾使得第二季度的汽车产量和第一季度一样受到全球缺芯的影响,半导体供应可能要到第四季度才稳定下来。

芯片国产化势在必行

芯片是信息产业的关键部件,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短板。随着新产业生态的到来,我国汽车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拓展,尤其是智能化、电动化、自动驾驶的蓬勃兴起,导致车载芯片的用量也越来越高,对芯片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芯片的开发研制,不仅是一轮新的变革,也是技术水平和供应链的较量。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的芯片公司大部分在欧美,其中欧洲企业占比约37%,美国企业占比约30%,日本企业占比约25%。在全球20家顶级汽车半导体公司中,只有一家是中国公司。

如果不是这次“缺芯”浪潮来势汹汹,恐怕很少会有车企想到会被芯片“逼”到停产这一步。根据国创中心的数据,国内85%以上的汽车半导体都依赖于进口,几乎没有本土自研芯片,这表明我国在芯片供应链上有着极大的不稳定性。

“2020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而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仅约为70亿元,占比小于2.5%,且主要分散在低附加值和低可靠性领域。在新能源三电系统、底盘电控、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关键零部件开发及主要芯片生产被国外企业垄断。”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在十四五会议上表示。

面对“缺芯”,蔚来也并非坐以待毙。自2020年四季度开始,蔚来团队就和供应商合作伙伴一起,调整供应情况,甚至和生产芯片的公司都有直接的接触,以打通整个芯片的供应链。李斌还曾表示,“自研自动驾驶芯片并不难,比手机芯片容易。”由此来看,芯片的短缺,也让蔚来汽车在研发上面动了心思。

除此之外,还有五菱表示将组建TDC芯片国产化工作小组,上汽乘用车也宣布与智能汽车芯片企业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此前长城汽车也宣布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确认对地平线进行战略投资,正式进军芯片产业。

在众多车企中,已经实现自给自足的比亚迪就显得格格不入。2005年,比亚迪就开始着手研制芯片,当时市场不看好的声音比比皆是。不少资深的汽车分析师都表示,“在今后五六年内,如果比亚迪放弃电动车项目完全在情理之中”。而现在,比亚迪的车硅级IGBT芯片比现在主流车载芯片还要先进。

目前,我国已将芯片产业作为未来重点扶持对象,尽管不少企业已经入局,但我国在芯片制造领域仍存在较大短板,长久依赖国外厂商,导致自主研发难度较高,许多技术短期内仍无法形成突破,这也是当前芯片国产化的困局。而无论材料断供还是技术短板,解决芯片短缺问题仍需要一段时间,究竟谁会率先完成自救,还需拭目以待。

编辑:于建平 主编:王大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