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智驾已改辅助驾驶,小米汽车终端销售人员“说辞松动”,仍存不规范表述

作者:温冲 于建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5-05-08 09:12:25

摘要:将“智驾”改为“辅助驾驶”,小米并非个例,而是行业趋势。

智驾已改辅助驾驶,小米汽车终端销售人员“说辞松动”,仍存不规范表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温冲 于建平 北京报道

近日,小米SU7在宣传口径中将“智驾”改为“辅助驾驶”的消息登上热搜,引发热议。关于更名的原因,《华夏时报》记者拨打了小米汽车官方客服电话,得到的解释是,此举是在响应国家标准号召,顺应国家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

5月6日,记者前往小米汽车门店,了解宣传口径的落地情况,却发现销售人员在介绍智能化功能时,虽有变得谨慎,但仍存在不规范表述。例如,其会强调是L2级辅助驾驶,但“手不用把着方向盘”“自动驾驶”等词汇仍在出现。这种“说辞松动”,仍可能会埋下安全隐患。

将“智驾”改为“辅助驾驶”,小米并非个例,而是行业趋势。特斯拉、理想、小鹏等品牌也做出了相关改变,使汽车智能化宣传回归理性,并把行业向“组合辅助驾驶”规范宣传的“变革”推向高潮。

终端销售尚未完全跟上官方宣传口径

登录小米汽车官网可以看到,小米SU7车型的“小米智驾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SU7 Pro和Max车型的“小米智驾Max”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此外,“代客泊车”功能的介绍也被修改为“代客泊车辅助”。同时,探索小米汽车前沿科技下拉列表中,相应板块内容也已经显示为小米辅助驾驶。

对于智驾更名智能辅助驾驶,小米汽车官方客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近期,汽车行业响应国家标准号召,顺应国家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我们强调此功能属于辅助驾驶功能,使用此功能时要求驾驶者时刻关注路况,可以及时控制车辆,保持安全驾驶。”同时,该客服人员还强调,只是名字发生了变化,功能没有发生改变。

不过,小米智驾更名辅助驾驶之后,终端市场尚未完全跟上官方宣传口径。

5月6日傍晚,记者来到位于北京的一家小米汽车门店。在与销售人员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销售人员在终端表达上仍然存在不够严谨的情况。

在开始介绍智能化产品信息时,销售人员还能强调:“是智能辅助驾驶,目前都是L2级的,可以实现自动泊车、代客泊车、高速及城市领航的辅助驾驶。”并强调“代客泊车目前不能人车分离,从地库入口到固定车位,可以自动转弯、掉头等。”

但是在后续交流过程中,销售人员并未一直绷紧“安全宣传这根弦”。比如,在介绍代客泊车功能相较于自动泊车功能的不同时,上述销售人员的表达是“点击车位就可以了,多了一个层级分布、自动驾驶而已。手不用把着方向盘,自己就能从地库入口开进去。代客泊车其实是为了实现端到端的使用,有一个学习记忆路线。”

根据官方描述,Xiaomi HAD(Hyper Assisted Driving)为端到端辅助驾驶,实现上车就能用,车位到车位的领航能力。场景进化后,可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辅助驾驶,上车仅需设置导航,ETC/闸机辅助通行,窄路/环岛通行、停车场寻位泊车等都可以请辅助驾驶来完成。

对于智驾改名辅助驾驶一事,记者潜在的小米SU7车友群(人数约200人)里并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议。有车主在群里问改名事宜,仅得到一位车主的回答:“本身就是辅助驾驶,智驾过度宣传了。”车主们似乎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一改变。

当记者试图通过《小米汽车答网友问》寻找其他答案时却发现,在雷军逐渐淡出社交平台以及镜头前的这些日子里,小米汽车持续更新了一整年的《小米汽车答网友问》自3月31日之后迎来了断更。截至5月7日,该系列内容已停更超一个月。

要知道,在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上市之前,该系列就已经存在。一开始是《雷军答网友问》更新了六集,之后是《小米SU7答网友问》,再后来是《小米汽车答网友问》。《答网友问》系列一直是小米汽车的一大特色,保持着一日一更、两日一更的节奏,及时回答网友们关注的问题。

但是在3月29日小米SU7发生严重交通事故之后,《小米汽车答网友问》出现停更,仅在4月1日、4月11日更新了两条《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在其中回答了此次事故的一些问题。如今,《小米汽车答网友问》,只有问,没有答。

多家车企跟进,改智驾为辅助驾驶

从小米汽车开始,也从小米汽车改变,汽车行业回归宣传理性的变革正在发生。

4月16日,工信部发布通告,要求汽车企业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具体包括规范宣传,不要扩大宣传规范技术名词,要按照自动化分级标准,使用“(组合)辅助驾驶”一词等内容。

这条“规范令”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变化就是,上海车展期间,自动驾驶、智能驾驶、高阶智驾、无限接近L3级自动驾驶等曾被企业“捧上高台”的宣传标语,几乎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辅助驾驶、智能辅助驾驶等。

从工信部4月16日发布通告到23日车展开幕,车企修改各种物料的时间只有7天。有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我们是连夜修改PPT、宣传资料等,一个字、一个字的抠,要非常的谨慎,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随着工信部辅助驾驶出台“规范令”,特斯拉、小鹏、理想、蔚来、阿维塔、智己等多个汽车品牌已经调整了相关宣传。

例如,小鹏的AI智驾更名为AI智能辅助驾驶,特斯拉关于支持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介绍则是:“一套先进的驾驶辅助功能,在驾驶员主动监控的情况下,可智能辅助实现多项引导提示和驾驶操作”。理想官网也已显示是高级辅助驾驶,同时理想产品线负责人李昕旸于在个人微博介绍理想L6智能焕新版时,已不再使用此前宣传的“智驾焕新版”。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于4月30日在个人微博发布的最新视频中,“智驾”二字也消失了。仔细观看视频会发现,其说的是“一台智能驾驶的汽车”,中间存在明显的卡顿,对应到字幕中,用的则是“一台智能辅助驾驶的汽车”。这一改变在其视频的发布文案中也有所体现。此外,问界发布会也不再提“行业最强”,而是强调“驾驶员需随时接管”。

此外,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官方还联合广汽、上汽、江汽、奥迪、东风猛士、岚图、深蓝汽车、北汽、阿维塔、赛力斯和奇瑞汽车11家车企和品牌,共同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目前这11家车企均采用了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强调要“以安全为灯塔”。

在监管的有力约束下,汽车智能化宣传的浮躁风气得到了有效遏制。而真正实现汽车智能化从宣传到实际应用的全面变革,还需要多方继续努力。车企不仅要严格遵守宣传规范,更要将技术研发与安全保障放在首位,推动汽车智能化稳健发展。销售人员也应该更加务实,避免夸大其词。消费者也应正确认识辅助驾驶功能,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时刻保持安全意识。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