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疫情放大的公益性与经营性矛盾:动物园是景区还是教育保护中心?

作者:文梅 陈柯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3-14 09:42:44

摘要: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园区还将在动物福利上努力前行,为动物们建设更多基础设施,以及进行动物的行为训练,展示动物有活力、自然的状态。“要展示动物连接人和自然的状态,然后通过动物让人认识物种,认识它生活的自然环境,认识大自然。”

被疫情放大的公益性与经营性矛盾:动物园是景区还是教育保护中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文梅 见习记者 陈柯宇 北京报道

1月26日,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2020年亏损3000万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榜,引发了网友的普遍关注。无独有偶,2月21日,在豆瓣鹅组的一篇长文稿中,西宁野生动物园曝出2020年整体收入只有1000万元,相比上年减少36%,即使在平常年份,动物园也并不富裕,只是刚刚好维持运转。

这是疫情之下的偶然性事件还是动物园面临的普遍状况?动物园的营收面临着何种限制?可以为了经营创收而举办动物表演吗?

对此,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野生动物项目经理郑钰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动物园的公益属性不容置疑,它们除了关注动物福利的核心职责,也承担着保护、教育和研究三方面的职能。但野生动物的饲养、照护需要高昂的成本,更需要专业管理和运营。因此,除了财政资金支持和门票收入以外,公益性的场馆多元化及其资金来源的渠道值得鼓励。

西宁野生动物园副园长齐新章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园区还将在动物福利上努力前行,为动物们建设更多基础设施,以及进行动物的行为训练,展示动物有活力、自然的状态。“要展示动物连接人和自然的状态,然后通过动物让人认识物种,认识它生活的自然环境,认识大自然。”

公益性与经营性的矛盾

在公园里,一个小孩子睁着好奇的眼睛骑在爸爸头上,挥舞着小手和对面走过来的小象打着招呼。无数这样的爸爸妈妈们就这样带着小朋友们穿越拥挤熙攘的人群,奔向下一个企鹅馆、河马馆或是金丝猴展馆……

动物园里这样的日常景象在疫情缓和的今天看来再正常不过,然而对于去年疫情严重时期的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来说,这是三、四个月没有出现过的景象,直接导致其2020年共亏损3000多万元,占到往年收入的40%,因此陷入窘境。无独有偶,西宁野生动物园受疫情影响,去年一整年的门票收入也仅有1000万,相比以往减少了36%。这不禁让人疑问,此类事业单位性质的动物园,其收入寒冬是否将近?

据多家媒体报道,在经过网络曝光以及疫情缓和后,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今年春节的游客量已基本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园长沈志军得到了满意的“报复性消费”。受疫情影响的动物园收入逐渐恢复,有抬头之势,但并不是每家动物园都如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般幸运,齐新章告诉本报记者:“在疫情到来之前,动物园也是勉强维持生存的。如果一切都按部就班运行,是能维持基本生存的,但如果想做更多的事情,就会比较有压力。”

西宁野生动物园自2020年改制为国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全额财政拨款,收支两条线。据齐新章介绍,青海省本就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体量非常小,所以对动物园的支持力度较为有限,加之西宁市的人口基数只有220万,本地游客有限,收入着实不高。

那么西宁野生动物园所遇的困境是个体情况还是具有普遍性呢?对此,郑钰认为,在疫情之前,已经有不少场馆存在经营困难的问题。疫情发生后,由于这类场馆抵抗风险的能力尤为脆弱,大量场馆陷入经营困境的问题涌现了出来。

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机构的公益性属性,这使得此类动物园的经营与公益性之间存在一些排斥和抵触。拿西宁野生动物园来说,其无法自己设计、开发或销售文创产品,这并不包含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经营范围里,即使出售文创产品也无法正常开发票。

据齐新章介绍,此次疫情亏损后,西宁野生动物园得到了大量社会爱心人士的物资捐赠,但如果想要公开接受社会捐款仍然较难,西宁野生动物园由于收支两条线,如何将捐款定向用于特定目的,仍需要与财政部门沟通协商。

动物园只是一个景区吗?

虽然事业单位动物园无法通过文创产业增收,在社会捐赠的接收上也存在难度,但越来越多的动物园选择取缔动物表演、动物投喂等项目。不通过此类方式获得营收,既是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和虐待,也是更好发挥动物园的保护、教育和研究职能的体现。这一方法目前正逐渐成为业界共识。

西宁野生动物园曾签下动物表演类的招商引资合同,但在意识到这是对动物本身存在伤害之后,齐新章表示,由于违约金赔付的高昂代价,合同不容易终止,但动物园做到了不宣传、不推广、不建议游客去。“它与动物园的宗旨是相冲突的,通过动物表演没有办法传递出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

那么动物园的存在究竟只是一个景区、一家公司,还是野生动物教育和保护机构呢?随着时代进步和公众文明意识的提高,动物园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现代动物园以动物福利为核心,同时在保护、教育和研究方面均承担着职责。先进的动物园普遍重视动物福利保护工作,不断改善笼舍环境,让圈养动物尽量展示其自然行为。

此外,努力增进游客对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提升游客尊重生命、保护自然的意识也日渐成为现代动物园努力的方向。郑钰说,把动物园建设成“动物保护与自然教育中心”已被国际社会确定为动物园行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事实上,2010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园管理的意见》中就要求全面清理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公园中的各类动物表演项目,停止所有的动物表演项目;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要求动物园杜绝一切形式的动物表演,保障动物福利。近些年来,主动取消这类活动的动物园也越来越多。

究竟该如何对待动物、保护动物本身具有的那些习性呢?齐新章谈道:“我们会给动物选择的权利,以及保证动物有选择的能力,尽量给动物更多选择的空间。”在西宁动物园,兔狲是动物园的“明星”,许多人慕名而来,但却有时候兜兜转转一大圈看不到“本尊”,齐新章介绍:“这不仅没有成为我们被诟病的地方,反而让我们收获了赞赏的口碑,因为这代表我们充分尊重了动物选择的权利,当它不想出来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出来。”

对于下一步的打算,齐新章充满动力,他表示还将在动物福利上努力前行,为动物们建设更多基础设施,以及进行动物的行为训练,展示动物有活力、自然的状态。“要展示动物连接人和自然的状态,然后通过动物让人认识物种,认识它生活的自然环境,认识大自然。”

在动物福利之外,齐新章对园区进一步增收也有更加具体的计划,他说,第一个计划还是持续进行口碑营销策略,不断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利用口碑的传播效应吸引更多游客。第二个计划是去打造“动物明星”,针对青藏高原的本土物种,通过直播等形式,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些本土物种。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