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新质生产力的赣州探索:一边向创新企业要活力,一边向特色经济要竞争力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4-04-12 18:10:35

摘要:据介绍,赣州实行“三大战略、八大行动”,推动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近年来,赣州一边向创新企业要活力,一边向特色经济要竞争力。下一步,赣州计划和深圳进一步加强合作,围绕新经济、新质生产力,打造“飞地经济”,全方位对接深圳的人才和技术。

新质生产力的赣州探索:一边向创新企业要活力,一边向特色经济要竞争力

江西联茂电子有限公司流水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赣州摄影报道

一片漆黑的厂房内,只有红灯偶尔闪烁,但轰鸣的机械声却不绝于耳,黑暗中,忙碌的机械臂一刻不停,运输、打包、贴标,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数量可观的工作量。

这里是江西联茂电子有限公司的无人厂房。联茂电子相关负责人谭祖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个“关灯工序”是集团第一条全自动智能包装工序,仅需调整好参数,就能够精密高效地完成重复性劳动。这一条生产线,能够完成3组即12个人的工作,从而将人放到更重要的岗位上。

fb43536d2e0e8c08a42163cb31f7e1c.jpg

在无人车间忙碌的同时,150公里以外的重大疾病新药靶发现及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中,身穿防尘服、戴着口罩帽子的研究员正在无菌实验室里做研发。

这个江西生物医药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解决我国新药创制领域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的基础应用转化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汇聚了全国生物医药领域顶尖专家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形成了500余人的高层次科研团队。而今年,还将迎来70—80名博士毕业生。

一个“无人”,一个“有人”,背后恰恰体现了赣州市对于新质生产力的探索路径。

“我们领会到新质生产力的要义和核心,就是一定要跟地方实际、跟我们国家的战略方面进行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赣州发展的路。”赣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窦良坦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据介绍,赣州实行“三大战略、八大行动”,推动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近年来,赣州一边向创新企业要活力,一边向特色经济要竞争力。下一步,赣州计划和深圳进一步加强合作,围绕新经济、新质生产力,打造“飞地经济”,全方位对接深圳的人才和技术。

规模以上工业领跑

事实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要求,在这条路上,各地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量身定制”的发展路径。

窦良坦介绍,在赣州,不少产业动力十足: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这几年从无到有,发展迅猛;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已经聚集电子信息产业260余家;医药产业仅仅3年时间,就形成了赣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吸引了20余家重要企业。传统产业方面,赣州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吸纳东部沿海服装产业转移,同时,稀土、赣南脐橙等优势产业也在不断升级。

在其中,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稀土,正在影响全球高端技术的走向。稀土是保障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赣州是全国中重稀土资源集中地,中国稀土集团所在地,集团中重稀土产量占全国约80%。

“以前,稀土是个小品种创汇的大户,但现在这个产业正在从初级产品逐渐向精加工延展。”中国稀土集团下属企业定南大华新材料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江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据贾江涛介绍,我国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占了全球的90%。稀土中提取的镧、钇、镨、钕、铽、镝等稀有金属,是支撑新一代信息科技、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材料,广泛用在各类电子器件和马达上,其中,用于医疗器械的氧化镥和磁材的氧化铽单价均超过500万元/吨,是重要的战略稀缺元素。

《华夏时报》记者在其生产车间看到,宽敞的厂房内,电炉内部高达1000℃的温度将4月的空气蒸腾成30多度的盛夏,在高温煅烧下,广泛适用于光学材料、热电材料、磁阻材料的高纯度镧被提纯出来。

据了解,通过联动萃取、沉淀煅烧等一系列工艺,大华新材料一年能分离4400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而这些正是新能源汽车、芯片等高新技术的基础材料。近年来,赣州不断发力稀土新材料、新能源及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从上游到下游的全面布局。

受益于此,赣州转型升级不断加速,2023年,赣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3%。其中,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7%,高于全部规上工业2.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11.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108.6%。

解决人才掣肘多效并举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强大支撑。因此,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速壮大人才和产业优势,意义重大。

然而,长期以来,高端人才稀缺,都是三线城市发展的掣肘。发展新质生产力,解决后续人才补充问题刻不容缓。

不过,在赣州,人才问题恰恰成为医药产业首先解决的问题之一。

16aadd9a6842c438b4be752ce11c4b9.jpg

“赣州解决这个问题,是把创新跟人才跟产业政策对接,创新采用了‘院校发编、政府用人、企业发薪’的引才模式。以我们的情况来说,就是将博士的编制放到赣南医科大学,同时他们在实验室工作,绩效待遇由我们来发,有针对性地解决博士学历以上高层次人才编制、待遇等问题,实现人才对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需求。这个解决方法也获得了中央的肯定。我们现在有50多个博士,通过这样的人才引进办法,今年预计还将增加70—80个博士毕业生。”李红良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当前,这个实验室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担任主任,李红良担任执行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担任首席科学家,并由20名两院院士共同组成学术委员会。此外,还有20余位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积极加入实验室建设。大量的人才跟市场、行业相结合,不仅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也能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

目前,在团队通力合作下,该实验室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不仅如此,赣州还引入了不少大学,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问题。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稀土学院正式挂牌,通过全球顶尖的创新人才,提升稀土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全链条集成创新体系。2023年,江西财经大学赣州研究院正式揭牌;同一年,赣南医学院正式更名为赣南医科大学;2024年1月,赣南医科大学龙南校区启动,能够容纳约5000名学子,为培养未来的医学精英提供了更为完备的场所和条件。此外,江西理工大学三江校区、赣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江西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产业学院、赣南师范大学脐橙现代产业学院先后落地,从多维度解决人才培养难题。

“未来3至5年内,我们要以更加优越的条件、更加开放的政策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形成1500至2000余人的高端专业技术人才集聚高地,以人才力量加快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李红良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