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三年,中国基金会行业的发展韧性在哪里?
如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秘书长吕全斌所说,新冠肺炎疫情三年,基金会行业难逃冲击。“有的基金会注销了,有的基金会缩水了。”不过,仍有大批基金会释放韧性,没有“躺平”。

减少诈骗悲剧!用公益“杠杆”撬动社会参与
徐永光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判断一个项目是否是“公益创新”有三个标准,其一,能否扎根社会问题,真实地满足社会需求、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从“1米高度”到“三孩政策”,如何绘就儿童友好、生育友好的幸福图景?
以托育服务为例。我国的托育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约3700万人,超过三成的婴幼儿家庭有较强烈的入托需求,但囿于托育服务机构收费价格相对较高、各地区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原因,实际入托率仅为6%左右。

数字化转型之路上,公益慈善的“痛”与“歌”
深入到公益组织的业务中去发掘需求、鉴别需求,做好数字化理念的科普,充分发挥桥梁作用,联动科技企业和技术社群的力量,让他们真正了解公益组织的需求,发挥技术能力形成跨界力量依然非常重要。面对这条任重道远的转型之路,张强直言:“数字化未必是公益事业的完整未来,但是没有数字化,公益事业未必有好的未来。”

逾6万名儿童需长期支持,浙江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如何应对?
作为报告的调研和撰写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益立方公益学院袁彦鹏博士分析称,目前浙江社会组织的整体发展环境向好,儿童服务在养育托底保障、孤弃儿童集中养育、公共空间打造、未保服务网络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效,但仍然是共同富裕的薄弱环节,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重物质,轻精神”现象较为显著。

《长寿时代中国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专家呼吁:护理保险应尽早推开
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有关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护理保险若能推广,对缓解养老金支付的压力定有助力,但结合现实来考量,仅靠护理保险恐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此难题。目前泰康之家的养老金支付主要还是靠年金保险储备来解决。

99公益日筹款数据盘点:捐款总额首次下降7%,慈善会捐赠马太效应明显
从捐款总额来看,报告显示,2022年99公益日(1日-9日)公众捐款总额、捐款人次出现首次下降,平均单笔捐款额小幅上涨。2022年,公众捐款总额约为33亿元,较2021年的35.69亿元下降7%。

如何为孩子推开“性教育”的大门?
“就像体育课是一个‘必需品’,我们作为生物,需要运动、奔跑,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快乐、享受阳光。性教育有相同的逻辑,当然性教育能够解决某些问题,但更深层次,我们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去做性教育,只是因为它确实是一个人成长中的一部分,每个人都需要去学习。因而从策略上看,性教育争取的未来发展目标亦然——不是
2022(第二届)华夏公益论坛倒计时 三大荣誉奖项征集活动拉开帷幕
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鼓励更多企业和爱心人士关注关心社会公益,2022(第二届)华夏公益论坛即将启幕。

钨丝邦里,平谷青年为平谷打造“优选圈”
胡鹏胜一行决定和平谷当地其他几个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平谷圈”“平谷大帝国”“平谷人话平谷”等合作,把各自的优势聚合起来,取长补短,进一步放大影响力。于是平谷优选联盟营销策划团队成立,集食、宿、行、游、娱、购为一体的“平谷优选”线上商城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