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区域

疫情下科技场景加速落地 SNAI首发2020年影响中国十大信息技术成果
《华夏时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0年影响中国会计人员十大信息技术依次是:财务云、电子发票、会计大数据技术、电子档案、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新一代ERP、区块链技术、移动支付、数据挖掘以及在线审计。

长三角又有大动作!建行、太保愿做长三角一体化生力军
6月18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下称“示范区总规”)草案,正式开始为期30天的公示。同时,作为长三角的“带头大哥”、我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海,正着力提升对全球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资本加速集聚,不断传递出扩大开放的“强音”。

深圳年内8月将实现5G全覆盖 产业变革释放发展新动能
6月17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消息,截止目前,深圳市已建成5G基站超2.8万个,建成多功能智能杆2450根,全市手机5G用户数已经突破290万。预计今年8月底建成5G基站4.5万个,在全国率先实现5G网络高质量全覆盖。

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央行将在沪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6月18日,央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金融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上海正在成为金融科技中心,这是上海五个中心的建设之一。”次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也在会上表示,央行会自身整合在沪科技机构的科技资源,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扩大金融市场开放 外资巨头献计上海“冲击”全球资管中心
从今年4月1日起,我国金融监管层就不断放行外资资产管理机构,包括券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对冲基金、专业资管公司、咨询机构等牌照发放。截止目前,包括摩根大通、野村证券等15家外资巨头都拿到了各类牌照,这些业务的中心也都无一例外的放在上海。

谁还会并入深圳?首提“扩权不扩容”概念,专家称“不要过度解读”
根据刊文列出的数据对比,一旦“大深圳统筹合作示范区”设立,不仅将解决长期困扰于深圳的城市面积紧缺问题,还会将GDP的数据从2.6万亿元提升至3.6万亿元。

6.4万亿!人民币国际化交出漂亮“成绩单”!潘功胜:上海已成重要枢纽
在今天上午的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介绍,目前,国际机构配置人民币资产已达到6.4万亿元,并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尤其是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资产近年来以年均近40%的速度增长。人民币国际化又一次交出漂亮“成绩单”!

沪新金融合作前景广阔 数字化支付网络作用凸显
《华夏时报》记者从会上获悉,跨境的投融资服务、数字化金融服务、跨境利用金融科技解决跨境贸易和资金流通问题将成为2020年沪新金融合作中最重要的领域。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添“利好” 科创板有望纳入沪股通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重要新生力量,科创板诞生于万众瞩目之下,自从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科创板已经运行一周年。如今,年满一岁的科创板将迎来更多利好。

易会满:重大改革创新措施上海先行先试,进一步完善沪伦通
易会满还提出,进一步完善沪伦通业务,拓宽ETF互联互通机制,共同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热忱欢迎各国投资者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中国市场,投资中国市场,在互利共赢中推动全球经济金融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