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元器件“中间商”不赚钱了?消费电子市场入冬,中电港寻上市救急
作为全面注册制实施以来的首批16家主板受理企业之一,3月13日,深圳中电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电港”)成功通过了上市委会议,距离迈向资本市场更近一步。

“妆字号”美容针或成毁容针!广州核查处置央视曝光“问题美容针”企业
据了解,由于备案程序简单、成本低、利润极高等因素,使得“妆字号”美容针在医美行业盛行。某医疗咨询公司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基本在18—36个月左右完成,甚至更长,而化妆品备案从提交到申请下来的时间大概在20—25天。同时,据晚会披露,“妆字号”美容针利润可高达近十倍。

广州又一老牌百货店宣布闭店,传统百货商店如何“破圈”重生?
商业战略专家潮成淋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传统百货关闭的主要问题有三点:一是经营不善,业绩不佳,已经无法持续经营,淘汰退出市场;二是项目租赁期限到期,商业公司及运营团队不再续约,主动退出市场;三是重新改造升级,暂时停止经营,改造完毕后,还会延续原品牌继续经营。

《我叫赵甲第》背后网剧公司耐看娱乐三度冲击港交所,业绩飘忽不定,这次能否叩开大门?
耐看娱乐多次锲而不舍地冲击上市,其实也是想解决资本问题,自从影视行业的税务问题被加强严管以后,近几年一些非专业的资方被整顿出场,叠加三年疫情,种种因素让影视公司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耐看娱乐三次冲刺IPO足见其迫切,但其飘忽不定的业绩能力或仍是其此次闯关的拦路虎。

监管重拳下依旧“一查就撤”?招商证券IPO项目3月以来撤回4家
自今年1月截至目前,招商证券年内撤回的IPO项目已多达6单。值得注意的是,3月以来或者说仅在3月的前6天,招商证券已经连续有4个IPO项目被终止,且均是在经过监管部门反馈问询之后,发行人主动撤回材料。

香港保险业挥别至暗时刻!去年内地访客新造保费飙升200%,通关契机下今年有望超疫情前水平
尽管官方暂未公布通关后的数据,但多位受访专家和香港保险代理人均对香港保险业发展持乐观态度,他们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随着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赴港投保的客流量和消费力将逐步恢复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

香港证监会最新季报出炉:去年第四季盈余9814万港元,净资金流入36亿美元
“未来,香港证券市场在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预见的是,香港证券市场在未来会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化程度,吸引更多的境内外投资者进入市场,发展前景值得期待。”王冬伟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连续七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共话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聚焦2023全国两会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四周年之际,如今这片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正在焕发勃勃生机。

拉拉米闯关A股,重营销轻研发,美妆品牌扎堆IPO前景几何?
与此前上市的部分美妆品牌一样,拉拉米也存在“重营销而轻研发”的通病。据其招股书显示,2019至2021年,拉拉米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08.13万元、527.42万元、665.6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67%、0.67%、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