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

李超:2020年守住六保是关键
我们认为,面对史无前例的疫情冲击和海外发达经济体大肆“印钞”的背景下,中国政府表现了十足的定力,也从侧面证明了我国经济仍具有较强的韧性,“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我们认为,二季度经济转正,三、四季度经济回到合理区间,全年增速达到2%以上是有可能实现的。

马晓霖专栏 | 谨慎乐观地看待中国外部环境变化
世卫大会圆满收官获得中国政府和媒体的高度赞扬,堪称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胜利,表明经历数月的污名化浊浪冲击,公道依然自在人心,国际环境变化尚可谨慎乐观以待,只要中国坚持“韬光养晦、积极作为”,后新冠时代依然拥有光明前景。

供应链脱钩提速?中国企业家如何预期
在全球仍在努力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之际,中美关系再度趋紧。美国准备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科技出口限制,一些政客也在推动中美加速脱钩。此外,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供应链受阻的担忧,部分国家开始鼓励部分供应链转移到离本土更近的地方。

投资、投机与股市
从一开始,股市就有两种基本力量(要素)。一个要素是投资,是在合适的价格用资金支持合适的企业;另一个要素是投机赌博,通过短期交易,“轻松”地赚快钱,正是这个投机要素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参与股市,所有人的买卖供需就决定了股票的交易价格。

从人口指数看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潜力
作为一线城市的上海,由于老龄化严重,劳动人口占比仅66.28%,因此仅仅排名第九位。而渝、蓉二市除老龄化原因外,还有产出效率不高、消费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

徐高:从破窗理论看财政赤字货币化
在当前需求不足的宏观背景下,“财政赤字货币化”有其道理,不应被简单的否定。但是,考虑到我国当前各项针对新冠疫情的宏观政策应对,“财政赤字货币化”这样的大招还没有使用的必要。

李锦专栏 | 找到保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效途径
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怎样基于疫情对产业链的影响程度和产业自身特性,对我国产业链进行分类管理,针对性地迅速恢复产业链和推进供应链全球战略调整。我觉得需要找到正确的途径,需要从十三个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