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宏观
用电量信号:经济无虞 完成年度目标后,未来经济或仍有下行压力
国家能源局11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8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增速同比大幅回升7.2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连续4个月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
养老金靠财政输血的日子 专家预计今年财政补贴将超6000亿
“目前,我国养老金统筹账户当期缺口大,个人账户累积空账多,预计今年财政给予养老金的补贴或超过6000亿元。”11月15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在一场研讨会上表示。
河北发“史上最强”治污令 部分水泥、钢铁、火电、锅炉等行业停产停工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17日0时启动橙色预警措施,请公众做好健康防护。”11月17日12时许,北京地铁6号线,一则通知从广播里传了出来。
朝阳惠泽园“难产”背后 四证缺3个,开工5年才只挖了坑
“很多和我一样的轮候家庭,只要家庭人口结构变更,我们的保障房轮候资格就要被取消,这么多年就白等了!”11月17日,北京朝阳区惠泽园项目保障性住房轮候选房人钱建新对《华夏时报》记者无奈地表示。
首次将去产能列为终点任务首位 钢铁业五年规划继续“去产能”
11月14日,工信部正式发布《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5年升级规划”),将“去产能”列为重点任务之首,并提出到2020年粗钢产能净减少1亿-1.5亿吨。
地方财政破产计划出台 地方债风险将启动追责机制
1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对未来近17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和8万多亿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可能出现的风险,给出了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以防止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地方债风险应急预案出台:财政重整可变卖资产
这个《预案》被称为中国版的政府破产办法,不过,新华社援引多位专家的说法,财政重整不同于地方政府破产。在地方政府财政重整计划中,也明确提到可处置政府资产偿还债务。
10月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 石家庄成京津冀污染“老大”
11月14日早上,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大雾,能见度只有100米左右。受雾情影响,早出港航班全部延误。中国监测总站分析结果表明,自今年10月1日以来,石家庄已成为京津冀区域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PM2.5浓度均值比第二严重的保定高出18%左右,比区域内13个城市的平均值高出了近60%。
总统选举:大数据的胜利 “局外人”逆袭 社交网络狂欢
旷日持久的美国大选戛然而止的那一刻,许多人似乎还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然而结局似乎早已注定,谁胜谁败在一些细节上埋下了伏笔。特朗普最终入选白宫,美国社交网络一片欢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