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宏观

553亿的国内最大地铁PPP项目花落泰达 项目公司却“未买票先上车”?
“各地稳投资、稳增长的压力一直很大,所以实践中,中标后成立项目公司前社会资本应政府方要求提前开工是比较常见的。如果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无论是专项债项目还是其它政府投资项目,很多都不应该开工但都开工了。”北京大岳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金永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是我们的国情决定的。

4月出口由降转升进口下降明显 前四月贸易顺差锐减三成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杨畅对本报记者表示,从4月PMI来看,新订单指数与新出口订单差值放大至16.7,为历史高值,表明需求侧的景气扩张主要是靠内需拉动,因此,期待内需政策发力见效,对冲外需下行压力。

高速收费“首日”煤市陷僵局:一夜间运费全涨,货主不进货,司机不拉煤,煤矿等司机
“高速收费了,司机等着运费上涨,货主等着煤价下调,煤矿等着司机来,司机和煤矿、货主在掰手腕。”陕西榆林的一位拉煤司机这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三款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陈薇院士:有望于5月揭盲
“我们在3月16日晚8时18分,给第1个志愿者进行了接种。Ⅰ期比较顺利,它在7天、14天的安全性都得到了医学数据。”陈薇院士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发展中心主办、中国家庭报承办的《疫苗说》直播节目中回忆,“在此基础上,我们进入了第Ⅱ期的研究。目前第Ⅱ期的500名志愿者处于观察期。如果一切顺利,5月份有望

北京疫情防控应急响应“降级” 儿童非紧急“择期手术”预约量回升
4月30日起,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由一级调至二级,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要求下,医疗机构在常态化防治机制的同时,门诊正在逐步全面恢复。北京东区儿童医院疫情期间线上问诊量猛增,非紧急类的“择期手术”预约量正在逐步增加。

“铁路运输第一股”遇货运之困 大秦铁路一季度营收大降
2020年一季度,铁路货运逆势增长3.1%,但以货运为主的大秦铁路,却交上了一份不太亮眼的“成绩单”。不仅如此,大秦铁路2019年的盈利也有所下滑。“目前看来,多地用电量已经恢复正常水平,大秦铁路运量也在逐渐增加。”铁路行业人士表示。

“铁老大”公布2019年成绩单:赚25.2亿但负债增加 或发力改革和货运增量
国铁集团发布了2019年财报。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国铁集团实现收入11348亿元,同比增加393亿元,增幅3.6%;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加4.8亿元。今年,国铁集团将进一步促进资产资本化、股权化,推动合资公司重组整合。

江中药业难以“消化”的增长难题:明星产品褪去光环 布局20年的保健品业务营收持续大幅下滑
作为老牌中药企业,江中药业的企业战略是“聚焦一肠一胃,构建胃肠品牌护城河”。2019年通过收购两家药企实现营收同比增长39.55%,但2020年营收增长预期仅为5%。明星产品退去光环,新产品后续乏力成了江中药业难以消化的难题。

马明哲的万亿基建投资版图:力邀“老兵”鲁贵卿加盟 平安建投布局全链条服务
“当前,国家大力布局发展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建投资时代风口,平安建投应运而生。”鲁贵卿表示,短期内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地铁、公路、城区建设、环保水务、产业园区” 五大业务板块,中长期致力于扩展“能源、机场、港口、水利、通信”基建全景领域,未来8年计划基建资产配置规模超万亿。

北京迎垃圾分类大考:5月1日开始实施 强制分类时代的柔性政策能否走更远?
“刚性政策干爽利落,推行难度大,但见效快;柔性政策推行阻力少,但见效慢。”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住建部专家张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上海和北京的两个条例都是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起到表率引领作用的地方性法规,两者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