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上海自贸区的假想敌

作者:邵彦程

来源:华夏理财

发布时间:2013-11-25 13:45:00

摘要:上海自贸区的假想敌

上海自贸区的假想敌

《CM华夏理财》记者实地考察发现,这个地区却不像之前想象得那样繁华。位于洋山保税港区内的滴水湖区域内,除了车少人稀之外,周边配套设施也完全没有跟上。商务楼绝大多数还是空着的状态,少量已开张的商铺主要还是以便利超市、银行这些硬性配套需求设施为多。

        相比上海大妈们组团抢注自贸区壳公司,展示园区的冷清无疑说明,作为全新的试验区,上海自贸区还处在预热阶段,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繁荣。另一个原因,可能由于“制度上的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区域内并不享有关税优惠和免税购物等实质性的福利。在10月1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高层论坛中,与会官员与学者也不止一次地提到了“可复制的制度创新”。

以新加坡自由港为假想敌?

        海内外不少研究者认为,上海自贸区实际上是以新加坡自由港为假想敌。税收低廉、管理便利、服务细致,这些特点使得新加坡成了世界知名的港口,更成为东南亚金融与贸易中心。虽拥有这样的优势和地位,但新加坡却一直把上海视为真正的竞争对手。

        前不久就有文章提到,曾经“新加坡先是千方百计地利用他们强大的公关力量对中国高层施加影响,意图阻止上海洋山深水港的开发,在上海宣布将完全依靠自己的资金建设洋山深水港后,新加坡开始把重点转移到阻止上海获得自由贸易区”。

        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摇摇欲坠,新加坡人紧迫感十足。不过新加坡从1968年开始步步为营,到现在这样一个金融大国的形象,并不是中国建立一个自贸区就能够轻轻松松取代的。

        与新加坡很大的不同是,上海并不是政治文化中心,它在信息、资金等方面并不享有很大的优势。而相较新加坡,它的金融中心也是其所在国的政治中心。提出这个观点的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虽然一再表示“这个问题不应该放大,政治中心不是金融中心这点有利有弊”。但是,上海虽然汇集了许多大公司的总部,但是那却只是运营中心,大多数大公司的资金运营中心并不在上海。

        另外,在国务院跳过层层关卡,下放权力给上海方面制定“负面清单”,而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等部委进行指导、支持的职能之前,“自贸区”真的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吗?“在金融自由低水平的情况下,上海是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徐明棋在这次高层论坛上也如此表示。

        而上海自贸区的出现,确实给上海金融自由打了一针强心剂,虽然刚刚起步,还无法与配套成熟的新加坡自由贸易港相比,但是很多专家认为,其赶上并且超越新加坡,只是时间问题。

“负面清单”成“制度创新”第一枪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几百个温州商人知道上海要办自贸区的消息后,第二天一下子都去保税区注册公司了。”不仅温州商人疯狂地在自贸区内抢占一席之地,上海大妈也组队团购虚拟地址来注册公司。

        这样疯狂的场面让很多看好自贸区的人开始从全国各地赶来,挤入这一热潮中。各地企业热情入驻自贸区注册公司,却没有想到,9月27日公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总体方案》中并没有一般人想象的许多的税收的优惠,其第一大亮点是政府管理模式的大翻身——“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Negative List)可以理解为否定列表,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产业。这个新名词随着自贸区一起迸入了中国金融领域。或许它还有点难以理解,不过这都阻挡不了这一新的管理方式的改革进程。

        上海自贸区试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已经是势在必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长期以来,大家已经习惯了‘正面清单’和‘政策红利’的运作模式,所以,这次不少人还是‘坚信’只要政府想要做的事情,日后一定会出台更多的优惠扶持政策来促使它成功。”

        “在这样的认识限制下,很有可能,一旦未来利率和汇率以及资本账户完全开放,那些持观望态度、没有准备好的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就会陷入到谋求‘高收益’短期盈利陷阱中,而海外热钱也恰恰会在那时乘虚而入,火上浇油。对此,”孙立坚先生表示了很大的担忧。

“国际板”短期没戏?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有关“自贸区将开国际板”的传言很多,尽管中国证监会已正式辟谣,可传言依旧不断。

        传言之所以盛行,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国际板”确实有在自贸区开闸的可能。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10月13日在上海参加一场论坛时表示,自贸区并不排除推出国际板的可能性,但其并没有给出期限。

        青年经济学家许一力在网上公开表示:“当前时点打开国际板的概率非常低。”无疑,这样一个论调又让信赖这位“央视最牛财经评论员”的粉丝们失望透顶。

        上海自贸区的《总体方案》显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条件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如果在2-3年这样一个金融制度改革的试行得以成功,那“国际板”开闸也不是没有可能。

        许一力在博客中对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也很矛盾,他表示,“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意味着很可能国际板变成了境外企业来中国圈钱的风水宝地。圈一票走人,不再投资中国,那么中国的资金就等于打了水漂。而如果不开放自由兑换,那么除非中国市场保持变态的高速增长,否则如何维持对于境外企业的吸引力,这又是一个问题。”

        显然,“国际板”这个传言绝非空穴来风,不过这跟“抗衡”新加坡一样,应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急不得。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华夏理财》十一月刊

----------------------------------------

点击右上角“...”,把消息分享至朋友圈吧!拍码关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