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实逐步退出非核心业务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4-30 19:03:0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 钰 北京报道
4月22日,关于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实控股)拟出售光明乳业35.18%股权的消息开始在坊间流传。就此,上实控股企业传讯部向本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出售光明乳业股权是落实上实控股积极退出非核心业务的策略”。
乳业亏损
拖累整体业绩
目前上实控股旗下主要业务有基建设施、医药、消费品和房地产。在其近期公布的2008年全年业绩资料中显示,基建设施、医药和房地产的盈利都较上一年有所提升,唯独消费品部分的盈利较2007年下降了49.5%,主要原因包括上实控股于2007年出售汽车及零部件业务获得特殊收益,以及光明乳业于2008年第三季度的经营亏损。
据悉,上实控股是于2008年3月收购达能集团持有的光明乳业10.005%股权后,合计持有了光明乳业35.176%股权,成为仅次于上海牛奶(集团)的光明乳业第二大股东。在去年1月至8月的业绩单上,光明乳业还保持着销售收入30%以上的快速增长。但9月份突如其来的“三聚氰胺”事件使整个乳制品行业面临困境,光明乳业的市场也受到重创,致使其去年全年营业收入净亏损人民币2.86亿元。
就在上实控股对光明乳业“萌生退意”被媒体报道后,业界对于光明三成的股份去向抛出了各种猜测,包括上实控股可能会将股份出售给其母公司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或可能是由大光明集团接手;还有分析师认为不排除包括伊利、蒙牛在内的第三方投资人介入的可能。
上实控股董事长滕一龙此前表示,至于是将股份售予母公司还是市场,尚未作出决定。光明乳业也于近日发布了上实控股的回应公告,称“有关媒体报道本公司拟出售光明乳业股份之事,本公司谨表示本公司是有退出的意向,并无出售对象,亦无已商定的出售安排”。截至记者发稿前,“大光明”、伊利、蒙牛都尚未对此事公开置评。
主营业务
关注上海新机遇
“最近几年我们先后退出了汽车零部件、信息投资、连锁超市等非核心投资项目,管理层执行的主导策略是聚焦做大做强基建、房地产、医药这些核心产业。”上实控股企业传讯部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出售光明乳业股权正是落实上实控股积极退出非核心业务的策略。
据悉,上实已先后出售了上海信投和甬金高速全数权益,旗下的上实医药也出售了持有联华超市的内资股股权,其目的是“进一步优化上实控股的产业结构,增加手持现金,使资源聚焦于核心业务的投资和发展”。而在收缩非主营业务战线的同时,上实控股又接连在上海出手新的项目,于2008年向母公司收购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和上海四季酒店。
“随着2010年上海举行世博会,对酒店及交通的运输要求将持续增加,上实控股在酒店及收费公路的业务将显著受惠。”根据上实控股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是上海通往浙江省及内陆省份的主要通道之一,连同沪宁高速公路(上海段),上实控股拥有了上海市内最主要的两条收费公路。2007年两公路的通行费收入占全上海所有收费高速公路通行费收入约40%,其中,2008年沪宁高速盈利约4.08亿港元,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通行费收入约6.57亿港元。
而购入的上海四季酒店,则可借助上海旅游业在世博会前不断增长的势头,为上实控股提供稳健的现金流和经营盈利。
上实控股不止一次地表示过对上海未来两年的信心。“国务院已通过加快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筹备已久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离开幕只有12个月,上实控股将充分发挥上海实业拥有的优势。”上实控股在近日发布的资料中称,在其母公司的支持下,将于2009年继续加大退出非核心业务力度,以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滕一龙也曾向记者表示,即使遇到金融危机,上实也不会减少或放慢投资步伐,而发展资金来源除了依靠出售非核心业务获得,还会透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历史回顾
上实如何参股光明
在资本运作方面,光明需要感谢上实。
事情要从1995年说起,当时的上海光明乳业前身上海牛奶集团正值自身发展的高峰期,而上实集团通过10年的发展也实力日益雄厚,特别是其在香港上市的上实控股,更是募集了大量国际资本,成为了一家拥有国际资本背景的投资公司。此时的上海市政府极力促成推进上实投资上海一批质量较高的国有企业,这样做一来可以充分发挥上海公司利用香港成熟资本市场融资的功能,另一方面可以带动上海的国企走入国际资本市场。
时任上实控股总裁的卓福民找到当时上海牛奶集团总经理王佳芬,希望能够投资上海牛奶集团。而当时上海牛奶集团的主管单位上海农工商集团也希望能够借助投资的力量,不仅盘活光明的存量资产,还可以借助国际资本的力量推动光明的深层次改革。随后,上海牛奶集团决定将其最核心的12个营业单位以高价和上实控股合资建立光明乳业。
1996年9月,当时的上海外资委批准由牛奶集团和上实资产共同投资成立的沪港合资企业,公司注册资本2950万美元,合资双方分别出资1475万美元,各占50%。1996年11月,上实控股和上海牛奶集团正式签署协议成立光明乳业责任有限公司。
此后的数年间,光明乳业在上实的“督导”下,不仅完成了从老牌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过渡,并成为上实控股下属企业中进步最快的公司。2002年,在上实的积极推动下,光明乳业完成了国内A股的独立上市。最终,光明在资本市场上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自我成长之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