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金票根影迷形象大使”出炉 为草根圆梦:整合营销新典范
摘要:由华夏时报社与东方卫视共同主办的“2014金票根影迷嘉年华”旨在为草根影迷搭建一个表达心声与意愿的影视平台,推动华语电影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钰 北京报道
“影迷代言人”见分晓
由华夏时报社与东方卫视共同主办的“2014金票根影迷嘉年华”(以下称金票根)旨在为草根影迷搭建一个表达心声与意愿的影视平台,推动华语电影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举出“明星形象大使”和“影迷形象大使”,二者互为呼应,共同为华语电影发言站台。《华夏时报》电影广告运营中心总经理朱伟东告诉记者,“影迷形象大使”评选活动作为“金票根”主线活动,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线上线下互动活动,最终在影迷群体中评选出了真正的“草根明星”代表。这也是继韩庚成功签约“2014金票根明星形象大使”之后,“金票根”活动的又一高潮。
此次“影迷形象大使”的评选过程也颇为特别。主办方强强联合了诸多海选通道,包括通过万达影城、土豆网、星云网、“2014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决赛”、“校花大赛”、“男人装·装女郎”等渠道征集来了诸多优秀佳丽。12月8日,这些候选人在北京·平谷金海湖正式开始了“金票根影迷形象大使梦想学院”的封闭式培训,接受专业老师的辅导。在之后的两天内,通过口才关、演技关、造型关等环节的比拼,有10位佳丽脱颖而出,于12月11日进驻梦想学院。在梦想学院更为严格的培训和筛选后,最终5位佳丽成为“2014金票根影迷形象大使”,并于12月13日启程厦门,与韩庚共同拍摄“金票根”宣传片。据悉,该宣传片将于明年在万达院线上映。
本次影迷形象大使的导师和评委阵容也颇为多元化,包括(《华夏时报》总编辑助理、电影广告运营中心总经理朱伟东、相声演员曹云金(本届“金票根影迷形象大使”表达导师)、著名青年制片人陈祉希、《新锐》杂志出版人冯雪、《男人装》副主编王雁林等。)评委们亲赴金海湖,为佳丽们进行专业的点评与指导。朱伟东表示,“影迷形象大使”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爱电影、时尚健康、有良好的素养和优秀的才能等,最终是为影迷代言,替影迷发声,展现当代影迷风采。
随着“影迷形象大使”的出炉,“金票根”为其铺就的明星圆梦之旅也正式起航。据了解,“影迷形象大使”除了将与韩庚一起拍摄微电影,还将有机会参演由伊能静导演的电视剧《我是女王》,并与众多明星一同亮相明年年初的“金票根影迷圆梦盛典”;此外,“影迷形象大使”还有机会参与未来由《华夏时报》参与出品的大银幕电影,以及某上星卫视的一档晚间娱乐节目。
创新式整合营销
在“明星形象大使”之外,还特意设置“影迷形象大使”,可以说是“金票根”的独创。
朱伟东表示,这样的设置意在传达一个理念,明星与影迷是不可割裂的,明星并非高高在上,影迷也无需仰望,他们是互有影子、相互影响,可以达成良好的互动。同时传达出的另一个理念是,未来的影迷不再是盲目追星,他们是有理智、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他们将与明星一道,成为华语电影的重要推动力。
其实,让影迷来为电影媒介站台,也是《华夏时报》开拓电影广告市场的一次大胆尝试。在2014年,广告客户寻求多元平台、整合营销,已经成为行业的一大趋势。这在历来与新事物接触最为及时和紧密的电影广告市场上更是如此。如何有效地为客户提升品牌价值、做线上线下的融合,如何与受众真正成为一体,是各类媒体都在思索的课题。“我们就是想通过搭建一个造星平台,与客户一起帮助草根圆梦,让普通人的话语权能够在这个时代得到彰显。”朱伟东说,未来的营销不再是简单地售卖产品和理念,还要比拼态度,让影迷回归华语电影的主导力量,就是《华夏时报》要倡导的态度,这也的确契合了许多有前瞻力的大企业客户的认知。
业内人士表示,要帮助客户实现价值,首先取决于媒体或广告公司自身是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否能实现强增长。近三年,《华夏时报》在平面媒体经营的基础上,整合电影、户外大屏、广场展览展示等媒体资源,实现了多元化经营布局。2011年《华夏时报》正式进入电影广告领域;2012年深挖拓展娱乐资源,将娱乐营销与影院广告形成结合;2013年成功牵手美国最大电影广告公司。2014年启动的“金票根”是《华夏时报》对于电影产业深耕的继续,目标是以电影文化为纽带,极大地提高企业客户品牌及市场推广的有效性,实现影迷自由表达、充分互动的大传媒空间。
可以说,《华夏时报》已经正式跨入多领域整合营销的时代,尤其是娱乐营销这一最活跃的市场,这为《华夏时报》这一主流财经媒体的成长注入了新的生机。一个集合多方资源,实现整合营销的大媒体平台已在《华夏时报》的努力下初步形成,电影制作方、明星、受众、媒体平台、企业客户等都已从中受益。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