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博弈业绩下滑
摘要:随着行业估值逐步和海外市场接轨,以金融街为代表的核心区域商业地产投资商的价值将受到市场重新审视,价值重估值得期待。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董映颉 北京报道
金融街(000402.CH)日前发布的2014年一季报显示,期内公司实现房产签约额约2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5.93%,实现营业收入24.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0.91%。
尽管如此,业内机构仍然对金融街的预期看好。中银国际报告指出,随着行业估值逐步和海外市场接轨,以金融街为代表的核心区域商业地产投资商的价值将受到市场重新审视,价值重估值得期待。
金融街一季报显示,公司房产开发收入约21.4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3.64%;物业租赁收入约1.7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29%;物业经营收入约0.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74%。
同时,金融街于4月29日亦公布其201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8亿元-5.3亿元,将比上年同期下降约30%-50%;基本每股收益约0.13元-0.18元。
对于金融街一季度净利润下降的原因,金融街的一季报中解释称,期内,公司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开发项目结算排期的影响,公司利润存在季度间的不均衡性,预计全年利润较去年实现稳定较快增长。
“从一季度来看,今年从市场供应、资金量、政策预期等方面都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局面,但从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还是符合业绩预期的,尤其是公司在北京石景山区的重点项目金融街长安中心即将入市。”金融街一位高管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金融街长安中心项目位于西长安街首钢商务区门户,开发总体量达38万平方米,确定规划为生态总部办公的高端商务中心,未来将打造成为跨国公司进驻中国的总部、地方企业进驻北京的总部以及科技生态主题式商务办公综合体。
2013年,北京市政府启动长安街西延工程,使中心城区与京西地区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希望京西地区借助长安街的优势疏解中心城区的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功能。在首钢搬迁后,这一区域将腾出7.98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且集中连片,这也是北京市区唯一可供较大规模区域开发的土地。
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网站公告,金融街、万达、住总、中海、远洋地产等知名开发商陆续进入,业内统计,这些房企在京西片区的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开发前景将值得期待。金融街长安中心将是北京金融街在石景山区的复制,在契合京西片区的“金融产业”区域定位的同时,承接金融街的溢出。
实际上,一季度遭遇业绩下滑的,并非金融街一家。今年一季度,各地楼市成交大幅下降,商品住宅供大于求,部分城市房价已经开始下跌,不少购房者观望情绪增强。在此背景下,房企库存压力大增,不少上市房企一季度业绩出现下滑。
万科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9亿元,同比减少5.23%,这是13年以来万科第一次出现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金地集团1-3月净利润为4934.38万元,同比下滑73.65%。
此外,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沪深两市共有103家上市房企披露了一季报及业绩预报。受毛利率下滑等因素影响,有55家公司业绩利润出现同比下滑或亏损。
中信证券一位分析师对记者表示,随着楼市预期改变,今年房企业绩释放动能已明显减弱。不过,从金融街的资金情况来看,截至一季度末,金融街的现金流尚未出现较大压力。
金融街一季报还显示,公司一季度资产负债率为71.1%,较2013年末提高3.3个百分点;净负债率为91.0%,较2013年末上升7.5个百分点;货币资金为125亿元,略高于短债57亿元,短期偿债无压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