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东风汽车全面收权?

作者:金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2-06 23:32:00

摘要:东风汽车12月5日发布公告称,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批准其和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组建合资公司。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金雪 北京报道

  东风汽车(600006.SZ)12月5日发布公告称,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批准其和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组建合资公司。该消息一出,东风汽车股价直线上升,当天以涨停报收。但与该公告相反,其11月23日的一纸公告,在业内并未引起波澜,甚至鲜有评论。究其原因,并非无人关注,而是一部分人心领神会。

  11月23日,东风汽车晚间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已审议通过关于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出售郑州工厂的议案——公司控股子公司郑州日产拟向关联方广州风神出售其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郑州工厂,交易价格为10.99亿元。

  而位于郑州开发区,由东风日产独揽管理权的郑州工厂,自2010年投建3年以来,内外部争议持续不断。既是郑州日产眼中的“郑州日产第二工厂”,又是东风日产宣称的“东风日产第三基地”,郑州工厂的“特殊身份”抑或是一切争议的源头。

  意料之外

  工厂拟出售公告发出的9天前,正是郑州工厂累计生产50万辆的庆功仪式。公司总经理助理、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任勇,东风日产党委书记周先鹏,东风日产郑州工厂总经理、党委书记周德元出席庆功仪式。

  “明年郑州工厂仍将投产多款新车型,预计到2015年底,郑州工厂可实现年产45万辆以上的整车生产能力和6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目标。”庆功仪式上,周德元信心满满。

  喜庆的气氛中,“庆祝50万,冲刺50天,双跨20万”的口号高呼不止,很难想象,沉浸于这样一派热闹景象中的郑州工厂,却将在几日后面临工厂出售的变动。而在通常情况下,公司、工厂出售无法避免的诸如管理层重置、产品转移、生产调整及过渡等繁杂事宜,也将迫使工厂进入休眠调整期。这样的“空降灾难”,对于郑州工厂而言,似乎在意料之外。

  郑州工厂2010年投产后,主要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代工。在东风汽车公司11月23日公告的原文中,对郑州工厂的描述是“2010年9月建成,主要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代工奇骏和逍客两款车型”,而公告中没有提及的是,东风日产合资自主品牌——启辰,在2012年4月首款车型D50上市之后,旗下车型也始终在郑州工厂生产。

  截至2013年11月底,启辰品牌旗下D50、R50、R50X3款车型已累计销售13万辆。这是否意味着,郑州工厂“转手”之后,启辰也将随逍客、奇骏寻找新“家”?在东风日产当前的产品布局中,襄樊工厂、花都工厂、郑州工厂及未投产的大连工厂分别为20万辆、60万辆、20万辆和15万辆。脱离郑州工厂的20万辆产能后,启辰、逍客与奇骏将被转移到哪儿?年销量正逼近100万辆的东风日产若配以95万辆产能,产品布局又将如何调整?

  意图之中

  一系列问号正待解题的关键时刻,郑州工厂却很“淡定”。

  “没有改变,不会改变。”一位不愿具名的郑州工厂高层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郑州工厂出售前后,工厂的人事、生产流程和投产车型不会有任何变化。“启辰的3款车型(D50、R50、R50X)以及奇骏和逍客,仍然会在郑州工厂生产,(公司和工厂)规划中除日产品牌和启辰品牌的车型,没有为其他品牌代工的计划。”

  而对于此次郑州工厂“易主”,本报记者连线的多位郑州工厂内部人士坦言,“日常工作中没有实质变化。”那么,工厂出售的平稳过渡是如何实现的?

  据本报记者了解,郑州工厂2008年奠基,一期项目总投资8.5亿元,产能14万辆。二期总投资11.2亿元,到2012年二期项目投产后,郑州工厂达到年产2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而在目前,郑州工厂的20万辆产能几乎由日产品牌和启辰品牌对等分配。

  “只有2011年投产过郑州日产旗下的商用MPV车型NV200,2012年也已转回郑州日产老工厂(中牟工厂)。”一位郑州工厂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郑州工厂自建成以来,几乎没有投产过郑州日产车型,NV200也是以代工方式,也就是郑州日产付给东风日产代工费的形式进行的。“NV200的代工量很小,一年多的时间在郑州工厂仅投产了15000辆。工厂50万辆庆典时产量的数字也没有算这部分。”该人士对本报记者坦言。

  事实上,自2010年郑州工厂投产时,东风日产就已全面接管郑州工厂。前述郑州工厂高层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郑州日产在郑州工厂奠基之初投资部分资金,而郑州工厂的后续投资全部出自东风日产。”这也就是现如今总投资19.7亿元的郑州工厂,为何拟定以10.99亿元的交易价成交——郑州日产只在溢价率的基础上拿回自己的部分。

  大“boss”集权?

  “郑州日产将郑州工厂出售给广州风神,其实只是东风汽车运筹大局的一个资产分割方式,更有利于管理和公司未来发展。”这是一位接近东风日产的管理层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郑州工厂“出售”下的定义。而综合目前的种种迹象,这一定义确实入木三分。

  关于郑州工厂,尽管在郑州日产看来,始终是郑州日产第二工厂,并在名义上掌握郑州工厂的所有权,但在事实上,郑州工厂自投产后便已脱离郑州日产。

  “人事任免和生产运作的大大小小决定上,都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有限)运作,和郑州日产没有半点关系。”前述郑州工厂高层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从2010年以来,郑州工厂就已经以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自居,涉及到一些零部件配套项目的工商注册方面亦是如此。

  而此时的广州风神的意义早已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前大不相同。2003年,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组建东风有限之前,广州风神是东风汽车与台湾裕隆以60∶40的持股比例成立的合资公司,也就是东风日产的前身;东风有限成立后,台湾裕隆退出,东风与日产双方各以50%的股比成立东风有限的二级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风神”字样也在其子公司中得以保留,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就是其一。至此,广州风神便以东风日产子公司身份,代表东风日产花都工厂。

  这也就意味着,公告中郑州日产出售给广州风神前后,郑州工厂都是以广州风神也就是花都工厂郑州分公司的意义存在着,出售行为使东风汽车进一步加强对“日产队列”的管理的同时,也对自身有所提升。“由于东风汽车直接持有郑州日产28.651%的股权,以及通过东风有限间接持有郑州日产25.5%的股权,出售郑州工厂也可改善东风汽车的现金流,对公司2013年的非经常性损益有积极影响。”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编郑州工厂的5天前,东风雷诺国产正式公开宣布获得发改委审批,两事件中存在怎样的进退与权衡难以考证,东风日产未来能否全面整编郑州日产更不得而知。不过,大“boss”正在逐步集权的信号不容忽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