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石波 对冲时代

作者:曹丹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2-06 23:32:00

摘要:作为曾经的“华夏三剑客”之一的石波,选股能力惊人,却曾经在风险控制上吃了亏。

石波 对冲时代

文/曹丹

    石波没有那么幸运,在私募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作为曾经的“华夏三剑客”之一的石波,选股能力惊人,却曾经在风险控制上吃了亏。

    尚雅投资旗下产品净值出现的波动,曾经让他难以入眠。如何控制风险,这个关键性的问题在石波的办公室里多次激烈地争论。现在他正以自己的模式补齐曾经的短板,全员风控以及利用一些金融工具,比如股指期货,来对冲股价下跌的风险。

    经历多年的业绩震荡,尚雅投资2013年的业绩有所反转,旗下多只产品取得正收益,这让石波舒心不少。11月中旬,石波在深圳出差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淡定从容,侃侃而谈。

四大方法

    星石投资江晖、尚雅投资石波以及千合资本的王亚伟,被誉为“华夏三剑客”,先后弃公从私。他们三人的故事惊人相似,放弃华夏基金大的公募平台,从事自己的私募事业。 

    石波,在投资路上既有辉煌的成功,也有没落的失败。在华夏基金他一待就是10年,2007年出来自立门户,创办了尚雅投资。

    为何弃公从私?石波有自己的想法。“公募基金从1998年到2007年这十年时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近五年来规模没有上升,比2007年高潮的时候还有所萎缩。”

    石波认为,私募可以满足一些高净值客户的需求,对冲基金是比较灵活的,通过多元化主动管理来做投资。“公募基金慢慢变成被动管理、量化投资,规模化方式运作。这就导致一些投资经营能力强的经理,不愿进入公募领域。”

    1999年,石波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投资副总监、股票投资部执行副总经理,并历任基金兴科、基金兴华、华夏回报和华夏回报二号基金经理,业绩表现均名列前茅。然而,自立门户之后,石波尝了不少苦头。不过,凭借华夏基金这个经历,石波在圈内小有名气,募资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

    尚雅投资旗下有20只产品,管理的资金近30亿元。“我们投资策略和方向都是一样的,每个产品都是成长型,只是有些产品在回撤以及仓位方面有不同的要求,资产配置有偏重,但我们是共享的,投研一体化,研究员会参与股票的推荐,基金经理做投资也会去做研究,我们是团队作业。”石波对产品采取的并不是单一的复制法。

    在创办自己的私募后,石波依然非常勤奋,直至现在每个星期走访至少两家上市公司。一位北京地区的投资者在某个上市公司调研时曾遇到石波,石波给他的印象是谦虚、低调,密密麻麻的记录本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我们的研究员每个月都要跑4至5家以上的公司。自下而上都是以调研为主,会比较辛苦。”石波坦承自己干的是累活。

    提起调研,石波有自己的四大方法,“首先是专业法,研究员要懂这个行业,比如在太阳能或LED行业,他们懂行业的语言,了解行业的动态。第二是产业链调研法,我们会从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去了解,到下游的经销商或者渠道去调研。比如移动支付,会去找芯片、卡商、手机制造商,再进行一次深入的调研。第三是对标法,去找它的竞争对手,做一个比较和调研,不听上市公司的一家之言。最后一个方法则叫做草根法,我们自己会去跑渠道,去做它的消费者,买它的产品。”这也是石波从公募基金、券商总结出来的四大调研方法。

鲜明进取惹的祸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判断私募的成功与否,关键的就是看业绩。尚雅在坏的年景里经历了起起落落,如今开始复苏。2013年,尚雅投资旗下多只产品取得正收益,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超过了25%。

    2008年,金融危机,股市暴跌,基金受到重创,石波也不例外。2011年,尚雅业绩再度下滑,考虑到市场的大环境,损失也不算太惨重。

    问其原因,尚雅的投资风格较为鲜明进取。而面对业绩的波动,石波曾经焦虑过,并进行反思。

    “在公募的时候,我打高尔夫比较多,现在到私募之后,开始打篮球。”石波希望通过打篮球这种剧烈运动来减压。

    石波坦言,那段时间是痛苦的,幸运的是,也在逐渐调整自己的方向。事实上,尚雅对趋势非常敏感,最擅长的是寻找拐点行业以及拐点行业上的支点公司。

    “我们一般会在行业拐点出现之前6-12个月来投资。对于行业来讲,盈利打平了,这个拐点就出来了,供过于求到供不应求,打平的阶段那就是一个拐点。但是对于实业的人来讲,他们若看到自己公司比较好的时候,要到一年以后。但是资本市场会提前在 6-12个月开始反应。”

    私募排排网提供的数据显示,尚雅投资重仓股行业变化明显,2009年开始重仓新能源,后来拓展到 LED、移动互联网等多个行业。

    石波是个非常勤奋的人,对自己看好的行业潜心学习,对新能源、移动互联网等行业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善于把握大局,对行业非常敏感,属于高瞻远瞩的投资者。

    “医疗健康为60后的人准备,大众消费品是为70后80后的人准备的,移动互联网和文化产业是为90后和00后准备的,最后的环保和新能源是为所有人准备的。”石波根据人口结构变化的需求来选择行业。

    在他看来,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接下来新的拐点行业。“从政策到人口结构的变化,延伸出我们正在爆发的科技革命,就是移动互联网革命。”

    如何选股?“我们会去选择行业里面最有竞争力的公司,选龙头股,选支点公司。这个支点公司的特点是市场占有率最高,比如太阳能行业。行业好的时候,这些支点公司就能分享到行业的增长,这种投资是比较简单的。另外一种就是具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它能够比别人更有竞争力,全行业亏损的时候还能赚钱,这种企业就算龙头企业,行业一转好它就能赚大钱。”石波说。

全面风控时代

    尚雅投资2008年、2011年产品面临一定回撤,石波倍感压力。

    “前两年我们的确出现了较大回撤,为了控制这种风险,去年开始公司成立了风控委员会。之前,公司的投研体系和销售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了。经过2008年的股灾,我们认识到短板在风控上面。”石波如是说。     

    石波认为,私募关键还是看业绩,从2012年初就成立了风控委员会,进行全员风控。不仅投资部和研究部设风控岗, 交易部也特设风控岗,另外还有专门的量化风控员。

   “每一个环节都设一个风控岗位,风控岗的负责人作为风控委员会的成员。我们每周都会开会研究近期的波动和风险,提出改进意见。”石波在管理上吸收了申银万国资产管理总部的副总经理张骏,出任公司投资副总监。张骏的投资风格比较稳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尚雅投资激进的投资策略。

    除此之外,石波还引进对冲策略来避险。“我们增加投资工具,主要是加股指期货等来改造老产品。当然这些首先需要客户的同意。”石波也正在尝试一些多元化的投资风格,想把尚雅投资打造成真正的对冲基金。

    “为了防止回撤,过去很多私募不得不采取比较低的仓位去进行运作,但是现在有了股指期货后,这个工具可以大幅度减少产品的波动性。我们不会把它作为一个盈利的手段,而是作为对冲风险的手段。这个目前全行业也都在尝试。”石波认为这是私募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有了对冲这个工具,我们就可以把大部分的风险锁定。基金产品更多就是赚股票的阿尔法。我们需要把降低产品回撤作为一个硬指标来进行控制,避险之后相信我们才能有更好的进步。”石波说。

人物简介

石波,上海尚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2006年中国优选基金经理。原任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副总监。尚雅投资目前20只产品,资金总规模达到30亿,在私募业界排名第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