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运分离还嫌太早
摘要: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的《新一轮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行动方案》(简称为“383方案”)再一次为铁路改革指明方向。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从3月10日原铁道部被拆分至今,铁路改革的方向始终不太明朗。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的《新一轮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行动方案》(简称为“383方案”)再一次为铁路改革指明方向。
这份官方智库研制的报告不仅提出了“打破垄断”,还指明应开放投资、放开路权,借鉴国际上“网运分离”、“区域竞争”等运营模式,探索适合国情的铁路运营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告诉《华夏时报》记者,383方案中提到的放开路权目前不太现实,但放开投资是应该的。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刘斌也表示:“政企分开后,铁路应该公平公开引入社会资本,在公平公开的环境下形成市场竞争,让铁路真正和市场接轨,不能再走发债、银行贷款的老路。”
再提网运分离
“383方案”建议,铁路领域要开放投资,打破垄断、引入民间资本,建立更加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竞争。在原铁道部改革、初步实现政企分开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发展潜力较大、业务边界清晰、适合于成立干线公司的项目,率先引入外部投资或者直接上市融资,同时进行其他市场化的融资试点,保障铁路建设投资稳定增长。
“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改革相较于2011-2012 年,从发展思路和国家战略定位上,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申银万国研报显示。
“网运分离”、“区域竞争”等模式早在铁路系统拆分前就被作为改革方案广泛讨论。“现在谈拆分还太早,现在在建的还有1万公里的铁路。在铁路大规模建设完成之前,不宜谈拆分。”王梦恕说。
申银万国研报显示,铁路股东特别是近年来新投高铁与货运线路股权结构比较复杂,且中国铁路运输密度高,清算成本大,网运分离举步维艰,但部分业务如铁路快运、铁路特货等目前已实现网运分离模式,如高铁与快递公司合作等。
事实上,自铁路政企分开、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铁总)挂牌自主经营以来,已彻底放下以往“铁老大”的架子,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6月15日,铁路启动货运组织改革。全面落实货运组织改革各项措施,对客户取消货运计划申报、请求车、承认车等繁杂手续,全面放开受理;对各类货物运输需求敞开受理,随到随办;实行“一口报价、一张货票核收”;全面开展“一条龙”全程物流服务,将“站到站”运输向“门到门”运输延伸。自此以后,铁路货运“门难进、脸难看、手续繁琐”的现象大有改善。7月份,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一举扭转了上半年同比持续下滑的局面;8月份、9月份货物发送量保持持续上涨趋势。
融资先行
不管怎样改革,“钱关”都是一大难题。
“从披露的数据来看,已开工铁路项目要完工至少还需要3万亿元。结合铁路建设任务和铁路债务来看,铁路投融资改革迫在眉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荣朝和表示。
11月1日,铁总发行“2013年第六期中国铁路建设债券”,发行规模共200亿元。截至此次债券招标前,铁总已经发行5期铁路建设债券,并且全部集中于今年下半年,共计1000亿元。年底前,铁路总公司还将发行5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
在铁路系统内部,改革重点更偏向于如何引入外部资本。中国铁建董事会秘书余兴喜表示,铁路系统的市场化改革,将消除影响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不利因素。有利于民间资本投资铁路,使铁路建设资金来源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如果理顺价格等各方面的关系,大部分铁路项目会有很好的投资回报,民间资金投资铁路前景光明。
“383方案也着眼解决铁路建设资金问题,其中包括引入外部投资以及直接上市融资。但从短期的可能性来看,我们认为引入外部投资,特别是对民资开放的可能性远高于直接上市融资。”申银万国一位研究员表示。
2012年5月,(原)铁道部发布文件称,将深入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铁路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支持铁路企业股改上市,创新铁路债券发行方式,鼓励保险基金扩大投资铁路的范围和力度,探索利用项目融资、融资租赁、信托计划等多种融资工具,为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提供投融资平台,拓宽民间资本投资参与铁路建设的渠道和途径,但效果不明显。
今年8月19日,《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发布。意见从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完善铁路运价机制等六方面提出要求。但这份文件侧重于铁路“内部”改革,改革方式较为温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更具体的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已经上报至国务院,有望年底前出台。
从3月10日原铁道部被拆分至今,铁路改革的方向始终不太明朗。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的《新一轮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行动方案》(简称为“383方案”)再一次为铁路改革指明方向。
这份官方智库研制的报告不仅提出了“打破垄断”,还指明应开放投资、放开路权,借鉴国际上“网运分离”、“区域竞争”等运营模式,探索适合国情的铁路运营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告诉《华夏时报》记者,383方案中提到的放开路权目前不太现实,但放开投资是应该的。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刘斌也表示:“政企分开后,铁路应该公平公开引入社会资本,在公平公开的环境下形成市场竞争,让铁路真正和市场接轨,不能再走发债、银行贷款的老路。”
再提网运分离
“383方案”建议,铁路领域要开放投资,打破垄断、引入民间资本,建立更加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竞争。在原铁道部改革、初步实现政企分开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发展潜力较大、业务边界清晰、适合于成立干线公司的项目,率先引入外部投资或者直接上市融资,同时进行其他市场化的融资试点,保障铁路建设投资稳定增长。
“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改革相较于2011-2012 年,从发展思路和国家战略定位上,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申银万国研报显示。
“网运分离”、“区域竞争”等模式早在铁路系统拆分前就被作为改革方案广泛讨论。“现在谈拆分还太早,现在在建的还有1万公里的铁路。在铁路大规模建设完成之前,不宜谈拆分。”王梦恕说。
申银万国研报显示,铁路股东特别是近年来新投高铁与货运线路股权结构比较复杂,且中国铁路运输密度高,清算成本大,网运分离举步维艰,但部分业务如铁路快运、铁路特货等目前已实现网运分离模式,如高铁与快递公司合作等。
事实上,自铁路政企分开、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铁总)挂牌自主经营以来,已彻底放下以往“铁老大”的架子,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6月15日,铁路启动货运组织改革。全面落实货运组织改革各项措施,对客户取消货运计划申报、请求车、承认车等繁杂手续,全面放开受理;对各类货物运输需求敞开受理,随到随办;实行“一口报价、一张货票核收”;全面开展“一条龙”全程物流服务,将“站到站”运输向“门到门”运输延伸。自此以后,铁路货运“门难进、脸难看、手续繁琐”的现象大有改善。7月份,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一举扭转了上半年同比持续下滑的局面;8月份、9月份货物发送量保持持续上涨趋势。
融资先行
不管怎样改革,“钱关”都是一大难题。
“从披露的数据来看,已开工铁路项目要完工至少还需要3万亿元。结合铁路建设任务和铁路债务来看,铁路投融资改革迫在眉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荣朝和表示。
11月1日,铁总发行“2013年第六期中国铁路建设债券”,发行规模共200亿元。截至此次债券招标前,铁总已经发行5期铁路建设债券,并且全部集中于今年下半年,共计1000亿元。年底前,铁路总公司还将发行5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
在铁路系统内部,改革重点更偏向于如何引入外部资本。中国铁建董事会秘书余兴喜表示,铁路系统的市场化改革,将消除影响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不利因素。有利于民间资本投资铁路,使铁路建设资金来源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如果理顺价格等各方面的关系,大部分铁路项目会有很好的投资回报,民间资金投资铁路前景光明。
“383方案也着眼解决铁路建设资金问题,其中包括引入外部投资以及直接上市融资。但从短期的可能性来看,我们认为引入外部投资,特别是对民资开放的可能性远高于直接上市融资。”申银万国一位研究员表示。
2012年5月,(原)铁道部发布文件称,将深入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铁路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支持铁路企业股改上市,创新铁路债券发行方式,鼓励保险基金扩大投资铁路的范围和力度,探索利用项目融资、融资租赁、信托计划等多种融资工具,为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提供投融资平台,拓宽民间资本投资参与铁路建设的渠道和途径,但效果不明显。
今年8月19日,《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发布。意见从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完善铁路运价机制等六方面提出要求。但这份文件侧重于铁路“内部”改革,改革方式较为温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更具体的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已经上报至国务院,有望年底前出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