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多维利好共振,AI如何赋能ESG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5-05-09 14:57:54

摘要:在ESG信息披露监管日益趋严,以及人工智能(AI)技术爆发式增长的双重机遇下,ESG体系正加速与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相融合,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多维利好共振,AI如何赋能ESG高质量发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作为“十四五”收官的关键节点,2025年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顶层设计持续深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全国碳市场扩容、零碳园区的建设、碳足迹管理确立为重点任务,全国两会更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随着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行业正式进入全国碳市场,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进入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在ESG信息披露监管日益趋严,以及人工智能(AI)技术爆发式增长的双重机遇下,ESG体系正加速与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相融合,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ESG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价值不仅在于合规,更在于创造长期竞争力。上市公司要争当ESG榜样,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要充分利用数智技术推动ESG创新发展,以更精细智能的方式,将ESG理念融入企业运营每一个环节。”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在安永举办的第四届“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官论坛暨年度最佳奖项评选”活动中对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记者表示。

政策不断发力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十五五”规划的碳达峰关键阶段,全球绿色低碳产业正迎来发展窗口期。

在全球绿色转型与科技革命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通过将ESG理念深度嵌入产业链全过程,企业不仅能重塑核心竞争力,还可借助ESG的“乘数效应”,加快向国际ESG规则的引领者转型。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对国际可持续发展趋势的积极响应,也展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

一个亮点是,国内在政策、市场、技术层面正不断完善。

安永华北区主管合伙人张明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政策层面,我国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相关政策落地,如“双碳”目标的提出,为企业绿色转型指明方向,继2024年11月,财政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规范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之后,2025年4月,财政部与生态环境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标志着中国在建立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上迈出关键一步;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也于去年出台《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实施指南》,规划“双化协同”路径。

“绿色金融市场高速创新、投资者对企业ESG表现关注度提升,以及数智技术为企业ESG管理赋能等方面同样展现出显著的发展趋势。”张明益表示。

不仅如此,在资金方面,宽基指数联动ESG评级模式持续推广,继上证50、A500指数后,创业板指数将剔除国证ESG评级B级以下公司,官方ESG评级的流动性影响有望持续加大。

“上市公司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从企业自身看,可持续发展是企业长期稳定增长的基础。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消费者、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愈发关注企业ESG表现,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上市公司,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北京绿色金融协会会长吴汝川在活动中表示。

数据显示,上市公司是ESG实践的先锋队,截至2024年底,超过1800家A股公司单独编制并发布了ESG相关报告,其中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已经达到95%。

AI赋能ESG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企业也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创新,将ESG转化为环境效益与商业价值并重的新增长点。

2024年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显著提升了A股ESG披露水平,推动企业建立起“监管要求—市场信任—价值创造”的良性闭环,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提升ESG信息披露质量,是企业赢得市场信任的重要‘加分项’。AI能够在数据处理、政策解析和行业标准对齐等方面显著提升企业披露效率,实现从‘合规性披露’向‘价值性沟通’的转变,从而更有效地传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安永大中华区业务主管合伙人毕舜杰对本报记者表示。

当前,AI等前沿技术正成为驱动绿色转型、催生新动能的关键力量。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焦捷对此表示,我国在AI等数字化领域发展迅猛,绿色转型政策稳健连续,为可持续发展和ESG提供了稳定、低风险的市场环境。下一步,仍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绿色低碳转型紧密结合,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安永中国主席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凯也表示,绿色是可持续发展底色,“数智”与“绿色”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AI正在推动从信息披露到公司治理的全面升级,在推进’ESG+AI’过程中,企业仍需克服诸多挑战,如技术可信度、行业落地场景等方面仍需突破。另外,AI也将在企业ESG人才培育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毕舜杰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