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宽信贷、稳订单、拓市场,多部门助力外贸企业转型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5-05-09 20:32:41

摘要:面对越演越烈的关税战,我国政府部门以“内外贸一体化”“加强信贷支持”等多个角度全方位缓解外贸企业压力。

宽信贷、稳订单、拓市场,多部门助力外贸企业转型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面对越演越烈的关税战,我国政府部门以“内外贸一体化”“加强信贷支持”等多个角度全方位缓解外贸企业压力。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举办的发布会上表示,在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背景下,金融监管总局将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从金融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对于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企业,除了“不断贷、不抽贷”之外,我国还增供给,继续做深做实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投放,带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

“中国进出口银行披露,今年一季度,进出口银行投放对外贸易领域贷款超过3000亿元,对外贸易领域贷款余额达2.4万亿元,这个规模的投入,对于支持和稳定外贸的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澳洲会计师公会华北区委员会会长彭飞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商务部也在稳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在市场准入、渠道开拓、财政金融、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外贸企业拓内销的帮助力度,促进内外贸渠道对接、品牌对接、产销对接、标准对接。

不仅如此,在地方,内外贸一体化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强。近日,北京市商务局举办了“2025共建首都跨境电商新生态”系列活动之“外贸优品网上行”出口转内销对接会,平台业务专家与70余家外贸企业负责人直接对接,助力外贸企业转型。

“我们相信,未来随着更多金融货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出台,将持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彭飞表示。

多部门政策助力企业转型

当前,贸易战在客观上削弱了小微企业、特别是出口型导向企业拓展传统出口市场的信心,导致现有的一些出口计划暂缓或重新调整。

不仅如此,彭飞还发现,由于关税政策的调整,全球一些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给企业带来了汇率风险与供应链稳定性方面的风险。

“在小微企业过往的调查里,我们持续关注到小微企业成本增加。在2024年,中国内地小微企业遇到的主要挑战就是成本上升,其中运输和仓储成本是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关税战的进一步拉高提升,也导致企业相应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等等都会有相应地提高。因此,对于依赖于跨境物流的企业而言,成本是会逐步上升的。这些是我们看到的对中国内地小微企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小微企业比较突出的短期影响。”彭飞表示。

为了应对冲击,李云泽表示,当前,金融监管总局将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扩展至全部外贸企业,推动银行加快落实各项稳外贸政策,确保应贷尽贷、应续尽续。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经营暂时困难的市场主体,“一企一策”提供精准服务。

同时,加力稳定出口。优化出口信用保险监管政策,提高承保能力,提供优惠费率,实施快赔预赔,稳定企业接单和出口信心。督促机构做好跨境电商、海外仓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支持发展专属保险,引导银行推出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

此外,助力扩大内销。4月中旬以来,“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在多地举办,强化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融资保障,指导组建“内贸险共保体”,推出专属产品,推动内贸险扩面提额。多措并举支持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为外贸企业拓销路打开空间,助力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各地商会组织、行业协会积极组织产销对接活动……政府、行业协会和头部企业协同发力,为外贸企业拓宽内销新空间“稳舵护航”。

“这些一系列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叠加前段时间推出统一大市场、扩大内需等政策,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推动了未来小微企业的持续发展。”彭飞对本报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澳洲会计师公会最新年度亚太区小微企业调查显示,66%的中国内地受访小微企业在2024年业务有所增长,71%预计2025年将会有增长,均是调研在2019年后录得的最高值。其中,88%的中国内地受访企业将在2025年推出新产品或服务,比亚太区调研均值高出16个百分点。

“中国内地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最大的发展内在驱动因素是创新能力。这是我们内地小微企业一个突出的特点。这个趋势在过去三年以及未来一个期间内是不断递增的,反映了小微企业对于客户需求的敏感度,以及把需求快速转化成产品、服务的能力。这个方面也体现出,从国家层面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效应,以及中小微企业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市场上具有非常高的竞争力。”彭飞表示。

中国企业仍具有强劲竞争力

当前,随着出口转内销商品线下渠道快速铺开,线上渠道也在加紧布局。不少电商平台的“外贸拓内销专区”已经上线,为外贸企业与消费者搭建了“双向奔赴”的桥梁。

不过,外贸市场并不是就此一蹶不振。

得益于新兴市场的推动,中国小微企业在“出海”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就。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第一季度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实现6.9%的较快增长,这些数据都表明,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产品和服务的强大竞争优势。

澳洲会计师公会华南区委员会会长黄寅建议,下一步,小微企业应整合运用一系列已有的国家支持政策,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等,优化现金流管理体系,支持企业业务增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未来全球供应链的结构性变革。同时,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战略布局,驱动降本增效,强化经营管理。深度整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构建智能化运营体系,赋能日常业务。

“在风险管控方面,制定或完善企业人工智能行为准则,以确保企业员工在应用人工智能工具的过程中合理合规,保护数据隐私安全。实时监测全球市场环境,关注关税变化等国际贸易变量。 同时,向专业人士寻求税务、合规等方面的专业建议,系统性防控海外市场投资风险。”黄寅表示。

在外联方面,深化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集群战略合作,加强资源协同,突破新市场开发壁垒。依托专业协会和行业商会等平台支持,支持企业海外业务拓展。澳洲会计师公会调查显示,51%的中国内地受访小微企业预计今年的海外营收将增加。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