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法仿照美国录取模式
摘要:美国的教育是否就如想象中那么美妙?在两种教育模式中徘徊辗转,最终该以什么作为选择的标准?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钰 北京报道
从七八岁的小孩,到十八九岁的少年,去美国求学,实现教育成果的最大化,成为一种时髦。在这些洋高考的人群心中,中国的高考制度和高校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个性化时代的需求。美国的教育是否就如想象中那么美妙?在两种教育模式中徘徊辗转,最终该以什么作为选择的标准?近日,本报独家专访了知名美籍华裔教育家张钟浚。
《华夏时报》:进入美国大学是很多中国学生向往的,美国大学的魅力何在?
张钟浚:美国大学的办学模式很多,每个学校的理念也不同,从宏观来讲,美国本科教育是很成功的,给予了个人很大的发展空间。其实大学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应该学什么。在如今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都已十分流行的情况下,孩子们还要进入大学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大学是人生历程中,具备独立思想的开端时刻,生活也开始走向独立,所以大学环境的熏陶很重要。其实,在美国有很多人宁愿借钱也要让孩子进一个规模较小的通才培养学校。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排名前五十位中,有70%都是这类学校。在美国不是越大的学校就越好,小而精、有特色的才是最好的,可以朝最有利于个人兴趣的方向培养学生。
《华夏时报》:中国学生进大学是一考定终身,很多人去美国是为了逃避这种单一模式,觉得受到了限制。
张钟浚:一步步地靠考试进到大学,其实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台湾、日本、韩国都有。在美国,越好的大学越不是以分数为唯一,而是由学校的审查人来评定。招生时,审查人往往会考虑这个学生如果招进来,能对整个班级有什么贡献,比如有的是数学天才,有的是球踢得好,有的是音乐很出色,这样整个班才能平衡。我儿子当年就是不光书读得好,还在学生报纸做主编,在学生会任职,给报刊写书评。在到达录取底线后,这些东西是更为重要的。中国有很多学生因为常年绷紧一根弦,一考进如意的大学反而是放松下来,求学不认真了。美国学生不同,他们对学习真正发生兴趣、认真对待学习时,往往是在上大学以后。美国实行学分制,不是读几个学期就必须毕业,美国本科学生六七年不毕业的也大有人在。必修课的学分并不是太多,有很多是选修,跨系或是攻读两个学位的人很多,学生选择的弹性很大。
《华夏时报》:中国是否可以参照美国的录取模式?
张钟浚:以“审查”的方式招录大学生,是很主观的一种方式,这样做的基础是审查必须是公允的,不能有流弊的现象。大学录取方式与社会、文化和价值观有直接关系,如果在现有条件下取消高考,照搬美国模式,那谁能保证审查一定是秉公的?高考制度下,有不少农民的儿子进了清华,这本身就是高考的好处,完全取消了高考对整个社会是可惜的。当然,依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殊情况,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松绑,社会是一定应该向这个方向去努力的。但文化差异不是一两天可以改变的,要有个渐进过程。我认为,如果能在国内考进好大学,也不必非要出国。
《华夏时报》: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国内高校要解决的问题。你任校长的纽约科技大学就业情况如何?
张钟浚:纽约科技大学是全美第二个最悠久的工学院,主要专业是理工、管理和计算机,常年保持着90%以上的就业率。我任职校长期间,经历过几次经济危机,但就业率并没有受到影响。学校会积极配合地方经济发展,如纽约的银行、出版、都市管理等方面主要依靠科技发展来推动,这些正好是我们学校的特长。在研究课题上,通常由工业界出个大题目,由我们来研究,这样就能与工业界形成很好的配合,学生毕业后就很受欢迎。这里的学生大多是移民子女,家庭环境普遍不好,所以半工半读的孩子占了绝大部分,也因此积累了很丰富的实践经验。我想,不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就业时要考量的是你究竟有什么地方是比别人更具优势的,比如英文好,还是有实习经验,还是具备领导能力。
《华夏时报》:现在很多中国家长在孩子很小时,就送出国读书了。你怎么看?
张钟浚:我认为美国的中小学反而是有劣势的。美国人和中国人的教育价值观不同,他们对于学习并不重视;反而是孩子的特长很看重,比如孩子足球踢得好,那全家都会鼓励他为此投入。特长得到发展,专心求学的就很少。学校也不希望有留级的现象,所以即使孩子学不到什么也会让他升级。此外,美国的教师工会组织力量太大,他们会认为越有资历的老师越应该得到保障,所以阻碍了自由竞争,年轻教师的发展空间就小了。其实在孩子的中小学阶段,家庭的陪伴很重要,不适合把他一个人放在陌生环境中。比如在美国,不健全家庭增多,关心孩子的比率也随之会越来越低,也是一个道理。我认为,反倒是中国国内的老师在认真度和水准上要更高。
《华夏时报》:中国的研究生、博士生队伍也在扩大,他们的就业形势有时还不如本科生。国内的高学历教育是否也有一些误区?
张钟浚:在美国,不管是本国人还是外国学生,有70%都不会抢着去做研究员。中国大学生现在争着考高学历,争着考公务员,或是非大企业不进,很多是在追求虚无的价值。其实,不是学历越高就能够在社会上发展越好,不是中状元就可以做宰相。
链接
美国留学申请的8个实用参考网站
申请出国留学肯定要了解很多相关信息,比如学校、学费、生活状况等等。互联网往往是获取这些信息最便捷也是最实用的渠道。下面推荐的8个网站,或许对大家有所帮助。
1.College Board
当你想查某个特定学校的一些简要信息时,用这个网站或许是最方便的。你可以轻松检索到一所大学大一班级的学习概况、助学金及奖学金数额及所提供的专业类别等。
2.Project on Student Debt
该网站专门用于帮助家庭在美国大学费用方面做出最经济实惠的选择。你会在上面发现大量关于高校借款和学生贷款的美国留学申请信息。该网站还有一份名单,记录的都是一些承诺要在其经济资助项目中限制或取消使用学生贷款的学校。
3.Zinch
这些网站可以将你和你感兴趣的大学做匹配测试,有点模仿Facebook的功能,应该很吸引青少年。例如,学生可以创建一份档案,该档案除了学校需要的考试成绩和GPA外,还可以包含很多其他内容。从这些网站上可以找到很多你从来不知道的非常有趣的学校。
4.College Insight
该网站是美国大学入学与学生成功协会的精心之作,上面收集了很多院校的详细信息。任何学校的相关数据都能找到,如大学负担能力、毕业率和大学多元化程度,其中大学多元化程度是按照学生和教授的种族分类。
5.College Results Online
很多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一定会在4年内大学毕业,但可惜大部分学生都并非如此。该网站提供了全美所有学校4年、5年及6年毕业的比率,而且该网站还按性别和种族分别计算了毕业率,这一点也颇受欢迎。
6.College Navigator
该网站设计并非华丽,但这个政府网站www.usastudy.com.cn所载的有关国内各高校的信息比任何一个网站都要全面。如果使用College Navigator的学校搜索引擎,你就可以根据你的标准筛出一些符合要求的学校,特别是如果你除了学校的名气和你所在的州的学校之外其他信息一无所知,那么该功能着实十分便利。
7.Unigo
这个网站与《华尔街日报》合作,主要提供学生对学校一些非常坦率的看法。这里没有申请官的花言巧语。Unigo督促大学生通过评论、照片和录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校的信息。
8.The Choice
(New York Times)
该大学博客主要提供最新的信息,如美国大学录取、测试及助学金,此外还提供一些大学招生人员和其他高等教育专家的相关信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