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权谋与男人的盲从
“爱、忠诚、背叛、权谋……”人性有多复杂就有多黑暗,这些人与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游戏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所以描写成人“性爱权谋”的《危险关系》才会有这么持久的魅力,小说自1782年发表以来,就成为影视作品争相改编的题材,穿越时空,中西不同阐释的影视、戏剧作品达12部之多,其中比较经典的有1988年好莱坞制作的《危险关系》、英法合拍的《法蒙特》、2004年韩国的《丑闻》。中国目前上映的《危险关系》可能是“水土不服”,没有取得意料中的票房成效,除了奢华的皮囊,独独缺了风月场上的情佻与上流生活的雅致,给人一种浮华的“性之堕落”感。
政治与权谋
在18世纪的100年内,法国出现了3部书信体小说: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卢梭的《新爱洛伊丝》以及拉克洛的《危险关系》。相较前两部作品,《危险关系》在文学史上籍籍无名,但在当时却洛阳纸贵,由于小说描述了在法国大革命前短暂的贵族政治,以及上流社会的“情爱生活”,一面世就售罄。
小说因涉嫌用“男人与女人的关系”来嘲讽贵族政治的控制与阴谋,加之作者对当时宗教压抑下的人性扭曲作了辛辣嘲讽,拉克洛被捕入狱。
两位贵族,他们以“游戏爱情”为乐,以分享个人秘密来建立信任,这种对社会道德禁忌的挑战以及对传统婚姻忠诚的藐视,一定会带来危险。
寡妇莫蒂尔为了报复把婚姻当做巩固权势手段的情人,唆使花花公子法蒙特去破坏情人将迎娶的姑娘塞西尔的贞操,纯真的塞西尔却爱上了自己的音乐教师,两人展开诱惑用以嘲笑这对恋人的忠诚,结果“性与爱”、“忠诚与背叛”在莫蒂尔设计的陷阱里上演,但情感有时也会背离我们的思想,莫蒂尔本以为胜券在握可以掌控这一切时,法蒙特却爱上了他的猎物,一位在传统道德与情感挣扎中的新婚少妇,当真情遭遇阴谋,法蒙特死了,莫蒂尔丑闻败露,而她的情人依然将迎娶16岁的少女塞西尔,这就是上流社会的生活,用以维护婚姻的谎言与政治手段一样有效。
1988年美国版的《危险关系》沿袭了“政治与权谋”这一主题,奢靡华丽,莫蒂尔把征服男人作为自己控制他人的手段,搅动着5个人的关系,让猎人与猎物展开角逐,结果猎人被猎物反控制后遭遇不幸,这里没有一个赢家,权谋终将死于权谋,这可能就是人类的宿命,没有人可以操控一切。
朝鲜时代的男女
比起西方擅长的戏剧冲突,韩国翻拍的《丑闻》却以“男女相悦”作为主线,重在表现一个浪子的情感回归与一个忠贞寡妇隐忍的爱情,这完全符合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朝鲜贵族生活,他们没有更大的政治野心,只能在情爱中完成个人救赎。
从小研读四书五经,希望像男子一样有所作为的赵夫人,在“重男轻女”的社会现实面前梦想被粉碎,她的婚姻不过是巩固家族势力的筹码,她开始以征服男人来报复“男权社会”。同为上流社会的花花公子赵元(裴勇俊饰),琴棋书画、剑术,样样精通,却因为严苛的等级制度而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只能纵情声色,以获取女人的爱情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诗词歌赋、美女春宫,古典式的情感与堕落。“太容易得手的爱情”已经不能满足赵元的征服欲望,他把目光投向了淑夫人(全度妍饰),这个被皇帝赐封的“贞洁烈妇”,当人性一旦挣脱封建礼教的枷锁,该是怎样的爆发?两人期待好戏上演,这个将被道德和爱情抛弃的女子将怎样重拾自己的人生信念?
本来没有悬念的故事,在裴勇俊与全度妍的演绎下,却在一步步走向故事的反面。本来以为可以游戏爱情的花花公子却成了爱情的俘虏,他们在情与爱中挣扎,在挑逗与隐忍中,两人的爱情在性中得到升华。情欲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足可以摧毁那些虚伪的道德。
故事的最后却是一个悲剧。当权谋、嫉妒一旦遭遇真情,所有的防线都将坍塌。但是传统太过于强大,赵元死于淑夫人弟弟之手,这个像武松一样维护家族荣耀的小叔子,把剑刺向了破坏嫂子“贞洁”的人,淑夫人用死完成了爱的救赎。
这样的改编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规范,寡妇恋爱无疑是乱伦。“丑闻”才会有这样大的杀伤力,在一个专制的社会,个人隐私和公共权力总是交织在一起的,相伴随的一定是欺骗与谎言,因而真情才会招致诋毁,从而显得可贵。
中国式的情欲
中国翻拍的《危险关系》完全沿袭了原小说的架构,只是把人物背景放在了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同样的人物关系却完全没了小说的机智与《丑闻》的雅致,用一些影评家的话说,这是一个纯中国式的堕落故事。
十里洋场、纸醉金迷,看似奢华已完全没有贵族生活的影子,这里是冒险家和暴发户的天堂,一些人在声色犬马,一些人在做着利益的勾当,而大背景则是日本入侵。在山河破碎、国难当头的上海,以张东健扮演的谢易梵和张柏芝扮演的交际花莫婕妤为代表的上流人士,把性当做游戏,这里丝毫看不出贵气,他们是彻底颓废与堕落的代名词。
在导演许秦豪看来,编剧严歌苓对《危险关系》的解析颇符合当时上海的生活范式,谢易梵的形象有意突破传统花花公子的风雅而变得幽默,在很多观众看来则有些滑稽,一个没有大是大非的人,完全被莫婕妤操控,他以占用女人的身体为乐,而不是以占有女人的爱情取胜,自然就缺少风雅,而完全变成中国式性冒险。况且当时的上海已受到新文化洗礼,传统道德已经在崩溃,面对山河破碎,他们的“性游戏”只能是个人私欲使然。看似合理的人物关系因为背景的不相称就显得不伦不类。
“害怕爱只要性”的商界名流莫婕妤,只是把男人作为获取利益的手段,当得知自己的情人将弃她而娶16岁的处女贝贝时,她用自己的身体作赌注,让谢易梵去破坏贝贝的处女之身,而谢易梵却把章子怡扮演的玉芬作为目标,一个拥有旧道德和新思想的女性,她在东北沦陷后流亡上海,洁身自好终也禁不住情欲的挑逗。谢易梵游走在莫婕妤的身体赌注与对玉芬的挑逗中,最后却死在贝贝男朋友之手,一个爱国青年,看似“爱与阴谋”,他们以“身体”作为目标,有意回避情感。这恰恰是风月场中最形而下的伎俩,谢易梵的盲从与死亡的盲目不是因为人物关系的混乱,恰恰是编剧貌似深刻,而缺少对上流社会的了解,控制人的情感和思想才是男女关系和权力支配的重点。
所以,不论是《危险关系》小说还是改编的电影,都不是把“性”作为重点,而是以“游戏爱情”作为控制他人的手段,这之中才会充满诱惑与被诱惑,权谋才会介入爱情,忠诚和背叛才会上演,人性的黑暗与光明反复较量,故事才会有张力,不然就会变成纯粹的“性游戏”,三个人莫名其妙卷入陷阱中,玉芬在谢易梵死后获得新生,故事流入俗套,没有任何情感的升华,只能被看做下着,本来可以窥见到人性的光辉,却因为性而下沉。(作者系本报文化生活版主编)
链接
小说《危险关系》
《危险关系》是一本著名的法文书信体小说,最初于1782年发表,拉克洛(PierreChoderlosdeLaclos)原著。这个故事描述了在法国大革命前短暂的贵族政治,被视为是一部讲述旧时代堕落的作品。在十九世纪时,这本书被列为禁书,直到二十世纪中叶前,仍然不被文学界、学界所青睐。
《法蒙特》
在佛曼的演绎中,这个故事超越了时代与文化背景的限制,成为一部爱情寓言。它通过对两个“经典母题”的双重解构,将“神圣爱情”与“犬儒游戏”一同置于困境,言说了爱情不可言说的迷离。
塞西尔与唐西尼呈示给我们一个典型的“神圣母题”。一见钟情的少男少女,纯真,热烈,被心灵的渴望激动着,秘密幽会,交换情书,谋划终身相守的未来,在社会规范和传统礼教的压力下抗拒着,追寻真爱的美丽与永恒。然而,正是在一场看似执著的追寻中,“真爱”变得越来越可疑。
美国影片《危险关系》
1988年,好莱坞制作。这部电影也译作《孽恋焚情》,爱情有对错之分吗?如果有,那么这个故事一定会被划分到错误的阵营中。但是,并不是他们爱错了人,而是用错了爱的方式。
影片将故事背景放在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侯爵夫人梅特伊因丈夫出轨,寂寞难耐,就与瓦尔蒙子爵交往甚密。待她的丈夫死后,她与瓦尔蒙子爵的交往更加名正言顺。然而瓦尔蒙却将娶16岁的贵族少女塞西尔为妻。这令梅特伊夫人大为不满,于是便策划了一场阴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