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化”持久战
摘要:工业品价格进一步走弱,说明经济活动依然比较弱,工业生产活动也呈现弱势,去库存的过程还在进行之中。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行业信息部主任陈士华发现,和工业生产关系紧密的汽车种类正面临着产销的双重下滑。
9月10日,中汽协公布了8月汽车产销情况。商用车产销比上年同期呈现下降趋势,降幅已连续两个月在4%以下。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半挂牵引车和货车非完整车辆的销量都呈下降趋势,其中半挂牵引车降幅同比超过50%,销量为2009年4月份以来的新低。据中汽协预测,全年实现正增长的可能性依然很小。
“半挂牵引车、货车非完整车辆是和工业生产关系比较紧密的,说明现在我们的工业生产情况并不乐观。”陈士华表示。
不过,汽车行业的冷意似乎还是无法和上游的钢铁行业相提并论。
“8月份的钢材市场已经处在了崩盘状态。”中钢协名誉会长吴溪淳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需求不足、产量过高、库存压力大,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一些上游企业正过着“苦日子”。国家统计局9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3.5%,创34个月以来的新低。
PPI创新低
等待“金九银十”的振丰钢铁集团经理周小龙注定要失望了。
8月最后一周,钢铁价格不仅没有回暖,现货市场上主流品种的价格还出现了全面下降。作为行业基准的热轧钢卷跌至每吨3511元,创下近3年来的新低。
“这只是网上的报价,在实际成交时,每吨还要再落30至50元。”周小龙异常无奈。
这是钢铁行业最难过的寒冬。今年以来,钢铁下跌幅度已经达到了20%,跌幅接近1000元。路透社的报道称,截至去年底,中国大型钢铁企业的总负债约为400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南非的经济总量。一些企业亏损十分严重。
“生产多少亏多少。”周小龙感叹。为了维持相对灵活的生产和降低风险,钢厂大多维持半库存生产,保证现货的同时能随时调整生产计划。但现在半库存生产的模式几乎难以为继。
据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7月下旬76家重点钢铁企业钢材库存1245万吨,环比7月上旬1179万吨上升了约66万吨,逼近今年2月中旬创出的历史最高库存1246万吨,同比去年增加20%以上。
高库存的情况普遍出现在原材料行业里。在秦皇岛,煤炭也持续高库存,压港情况严重。
按照往年惯例,8月一般是经济旺季,工业品价格会出现季节性回升。从2001年到2011年10年间,8月PPI环比平均回升0.5个百分点。然而今年,8月PPI环比下跌0.5%,同比下跌3.5%,反季节性特点突出。
“PPI在下降,说明上游资料的出厂价下降,企业没有利润,现在规模以上企业利润都是降低的。”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
“工业品价格进一步走弱,说明经济活动依然比较弱,工业生产活动也呈现弱势,去库存的过程还在进行之中。”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区副主席哈继铭表示。
中信证券指出,虽然基建投资在加速,但由于投资者供需关系依然不平衡,生产资料价格料将继续回落,预期PPI环比继续下降,9月同比下降3.7%左右,四季度有望触底回升。
拯救GDP
糟糕的数据让国外银行对中国经济预期减低。
瑞银上周五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从8%下调至7.5%,成为近期下调中国2012年预期的银行中最悲观的银行之一。对于明年,瑞银从8.3%的预期下调至7.8%。高盛在上周四将今年增速预期从7.9%下调至7.6%,将2013年预期从8.5%下调至8%。澳新银行、美银美林也在此前分别下调了对中国增长率的预期。
不过,几乎没有任何机构怀疑中国完成今年7.5%任务的能力。
9月5日,发改委公布了总投资规模逾7000亿元的25个城轨规划和项目,6日,发改委再次公布批复13个公路建设项目、10个市政类项目与7个港口、航道项目。保守估计,发改委在两天内集中公布批复的这些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与此相对应的是,货币政策被认为有望放松。
“政府出台了很多稳增长的措施,担心是多余的。”左小蕾认为,今年经济增长会稳定在8%左右,在8%-8.2%之间。
哈继铭注意到,这次的稳增长和上次刺激增长不一样。上次是V型增长,这次是缓慢上升,手段、政策、思路都不一样。“目前经济已经在企稳,这都是有很多数据可以印证的。”他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行业信息部主任陈士华发现,和工业生产关系紧密的汽车种类正面临着产销的双重下滑。
9月10日,中汽协公布了8月汽车产销情况。商用车产销比上年同期呈现下降趋势,降幅已连续两个月在4%以下。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半挂牵引车和货车非完整车辆的销量都呈下降趋势,其中半挂牵引车降幅同比超过50%,销量为2009年4月份以来的新低。据中汽协预测,全年实现正增长的可能性依然很小。
“半挂牵引车、货车非完整车辆是和工业生产关系比较紧密的,说明现在我们的工业生产情况并不乐观。”陈士华表示。
不过,汽车行业的冷意似乎还是无法和上游的钢铁行业相提并论。
“8月份的钢材市场已经处在了崩盘状态。”中钢协名誉会长吴溪淳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需求不足、产量过高、库存压力大,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一些上游企业正过着“苦日子”。国家统计局9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降3.5%,创34个月以来的新低。
PPI创新低
等待“金九银十”的振丰钢铁集团经理周小龙注定要失望了。
8月最后一周,钢铁价格不仅没有回暖,现货市场上主流品种的价格还出现了全面下降。作为行业基准的热轧钢卷跌至每吨3511元,创下近3年来的新低。
“这只是网上的报价,在实际成交时,每吨还要再落30至50元。”周小龙异常无奈。
这是钢铁行业最难过的寒冬。今年以来,钢铁下跌幅度已经达到了20%,跌幅接近1000元。路透社的报道称,截至去年底,中国大型钢铁企业的总负债约为400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南非的经济总量。一些企业亏损十分严重。
“生产多少亏多少。”周小龙感叹。为了维持相对灵活的生产和降低风险,钢厂大多维持半库存生产,保证现货的同时能随时调整生产计划。但现在半库存生产的模式几乎难以为继。
据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7月下旬76家重点钢铁企业钢材库存1245万吨,环比7月上旬1179万吨上升了约66万吨,逼近今年2月中旬创出的历史最高库存1246万吨,同比去年增加20%以上。
高库存的情况普遍出现在原材料行业里。在秦皇岛,煤炭也持续高库存,压港情况严重。
按照往年惯例,8月一般是经济旺季,工业品价格会出现季节性回升。从2001年到2011年10年间,8月PPI环比平均回升0.5个百分点。然而今年,8月PPI环比下跌0.5%,同比下跌3.5%,反季节性特点突出。
“PPI在下降,说明上游资料的出厂价下降,企业没有利润,现在规模以上企业利润都是降低的。”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
“工业品价格进一步走弱,说明经济活动依然比较弱,工业生产活动也呈现弱势,去库存的过程还在进行之中。”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区副主席哈继铭表示。
中信证券指出,虽然基建投资在加速,但由于投资者供需关系依然不平衡,生产资料价格料将继续回落,预期PPI环比继续下降,9月同比下降3.7%左右,四季度有望触底回升。
拯救GDP
糟糕的数据让国外银行对中国经济预期减低。
瑞银上周五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从8%下调至7.5%,成为近期下调中国2012年预期的银行中最悲观的银行之一。对于明年,瑞银从8.3%的预期下调至7.8%。高盛在上周四将今年增速预期从7.9%下调至7.6%,将2013年预期从8.5%下调至8%。澳新银行、美银美林也在此前分别下调了对中国增长率的预期。
不过,几乎没有任何机构怀疑中国完成今年7.5%任务的能力。
9月5日,发改委公布了总投资规模逾7000亿元的25个城轨规划和项目,6日,发改委再次公布批复13个公路建设项目、10个市政类项目与7个港口、航道项目。保守估计,发改委在两天内集中公布批复的这些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与此相对应的是,货币政策被认为有望放松。
“政府出台了很多稳增长的措施,担心是多余的。”左小蕾认为,今年经济增长会稳定在8%左右,在8%-8.2%之间。
哈继铭注意到,这次的稳增长和上次刺激增长不一样。上次是V型增长,这次是缓慢上升,手段、政策、思路都不一样。“目前经济已经在企稳,这都是有很多数据可以印证的。”他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